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画家冯少协简介1964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一冯少协艺术作品展”;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东的鸽子—冯少协油画展”;200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冯少协油画展”;2007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疏影喑香一陈履生、冯少协水墨油彩梅花展”;2009年一2011年先后在伦、香港大会堂、中国国家图书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安徽合肥赖少其美术馆举办“百年广州一冯少协油画展”。

  • 标签: 油画展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创作倾向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中国文化市场 中国美术馆
  • 简介:本文主要着眼于广义的制度、新电子媒介和亚文化的深刻影响,认为当下的中国进入了一种社会整体性的转换时代,也开始了原本具有统一性或中心化特征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时代的终结趋势,文学批评因之有可能以泛化的形态进入公共空间,公共理性和社会正义或道德律法的形成与担当,应属当下文学批评的自觉责任。

  • 标签: 文学批评 社会正义 公共空间 社会整体性 电子媒介 公共理性
  • 简介:任何一个都市中的民俗,都有两种基本的文化形态。一个是传统的城市文化形态,也可以认为是原民俗。一个是时尚的城市文化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泛民俗。这两种文化形态共同形成了都市民俗的特征,反映了当代都市社会生活的多元变化和发展。泛民俗的时尚属于泛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较超前的文化现象。

  • 标签: 俗文化 都市民俗 当代 倾向 超前 文化形态
  • 简介:有了人类便有了争斗。美国小说《兄弟连》写战士杀敌,“像一棵树被一个专业的伐木工人砍倒”,比喻之妙,已让人击节。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的《骑兵军》写同类题材,部队上级命令开枪,“抹掉一人!”一个寻常的动词“抹”,被出其不意地用来形容举枪毙敌的动作,人世间对宝贵生命的冷漠、麻木,不是被更加触目惊心地定格在了纸上么?

  • 标签: 叙事伦理 关键词 正义 诗性 《兄弟连》 美国小说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感到大得可怕,远远超过我视野和能力;但毕竟视之若珍,绝不忍轻易拂去。正义和幽默,互为衬托,堪称绝配,如果现实生活中拥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他是在顺境中最理智、亲切的推手和分享者,逆境中最富韧劲、乐观精神的后援和引领,与这样的人一同工作学习、把盏言欢、揶揄人事均是人生乐事。有他在,平淡变得精彩、怪异变得隽永、煎熬变得受用,即使身陷囹圄,时间好像也会变快。他想必是数日不见便令人寝食难安的。我们咀嚼着他的音容笑貌,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到他的身边。

  • 标签: 幽默 正义 沙特 金刚 现实生活 乐观精神
  • 简介:<正>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卷八二有过相近的记载,说他生于隋代黎阳(今河南浚县)王德祖家,“林檎树瘿”,“七岁能语”,“作诗讽人,甚有义旨”;《云谿友议》又说他“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大概因为王梵志的事迹不见诸史传记载,而其诗又在民间流传很

  • 标签: 王梵志诗 口语化倾向 通俗诗 诗歌创作 初唐诗坛 敦煌诗歌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创作的史诗化倾向非常明显。这首先表现在长篇小说的数量不断增长:据《2010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统计,2010年的长篇小说产量为2000部左右,这在全世界也是较罕见的。而在大量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生产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文化逻辑。很多作家和学者认为,经过新时期以来漫长的积累和准备,中国的小说创作,是该出现史诗和大师的时候了。然而,对于目前的这种史诗化,争议也很大。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化环境,不是一个史诗的年代,且那些所谓的史诗作品,大多是苍白的应景之作和虚妄的表达,不具有真正的史诤陛。而有的学者则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些史诗性作品,还是非常成功的。在我看来,对这个问题似乎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 标签: 史诗性 当下小说 2010年 长篇小说 诗化倾向 小说创作
  • 简介:随着又一个新世纪的开始,美术批评的泛文化倾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些批评家们对美术作品的研究与批评,并不是针对作品本身或某个领域的研究与批评,而是把美术作品置身于人类文化活动的背景,从美

  • 标签: 美术批评 批评泛 批评美术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粗野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渊源,反思面临相似社会背景的当代中国本土的建筑实践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通过总结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建筑师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为当下的中国建筑实践提供一种即时参考。

  • 标签: 粗野主义 低技策略 处理现实
  • 简介:"创意"是现代设计艺术评价中的核心关键词,而"巧"是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重要原则。同样是对物的鉴别和欣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在当下的设计中,将"创意"与"巧"两者的优良因子进行融合,从中探索一条达成心、物平衡的"巧创意"之路,是很有意义的。而"巧创意"具有其现实可能性,是当代的新型设计思路。

  • 标签: 创意 巧创意 设计艺术
  • 简介:中国当前流行的三种电影批评倾向:知识本位、观念至上和趣味主义都存在自身的问题,本文在批判和超越这三种倾向的前提下,提出电影批评的真正基础存在于电影本身的特性之中,只有植根于这种基础,并从欣赏作品的过程性中提炼审美体验和意义启示,才能真正揭示影片所潜藏的审美能量。

  • 标签: 知识本位 观念至上 趣味主义 电影批评
  • 简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艺术上构建了多种戏剧冲突,不仅将情节的主线与辅线交织,而且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表现得丝丝入扣。该剧注重在矛盾对立中塑造人物形象,兼顾对冲突节奏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 标签: 《人民的名义》 戏剧冲突 社会问题
  • 简介:一、美丑与趣味伽达默尔认为"最紧密地与趣味相联的现象就是时尚"。梁启超则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生活就是趣味的追求,趣味是一种生活与理想的动力。趣味具有仿效性,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 标签: 艺术倾向 趣味 艳俗艺术 社会生活 当代 伽达默尔
  • 简介:由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美协、中国美术馆办,李公明任总策展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中的正义与良知--廖冰兄漫画艺术回顾大展”将于二0一一年三月十二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 标签: 漫画艺术 中国艺术 二十世纪 良知 正义 中国美术馆
  • 简介: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在后现代影视与文学争相联姻的背景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极高的赞誉,同时,电影版本与小说版本的交相辉映更加丰富了《时时刻刻》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时时刻刻》小说版本和电影版本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女同性恋倾向加以集中探讨,并追寻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 标签: 《时时刻刻》 联姻 女同性恋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开始支配文化生产,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而以启蒙精神为核心的精英文化则一步步被挤向“边缘”,即使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述,也以一种不断向大众文化靠拢的姿态来争取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影响和支配中国电影的三股势力(主流意识形态势力、大众文化势力、精英知识分子势力)因大众文化势力的发展,在90年代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变换的关系,中国电影处在一种因开放而异常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体现出世俗化倾向的美学追求,为表述方便,本文将依据两条相互关联的线索梳理90年代中国电影的世俗化的美学追求:1、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深入的市场化、娱乐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精英知识分子、主流意识形态向大众化靠拢的倾向及表现。2、新环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策略和技巧。

  • 标签: 学院文化 中国 电影 世俗化倾向 娱乐性 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