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3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座宋代壁画(M218)。该墓室保存完好,内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堪称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墓室西壁的宋杂剧壁画,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大,为之前戏曲文物考古发现所罕见。2009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会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文物研究所车文明和延保全教授,与考古人员一起,对壁画进行了考察研究。

  • 标签: 壁画墓 韩城市 陕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释 宋墓
  • 简介:河西地区与高句丽壁画同时受到西域和中原文化影响,但又不尽相同,有着很强烈的地域特色。两地石窟寺及壁画的形制、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更接近的文化内涵和相互影响的元素。另外,对这些保存完好的图像资料进行细致的排列对比,许能提供一个合理的、系统的文化传播路线,同时,对研究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河西石窟寺的开凿年代和判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西石窟 高句丽 壁画墓 佛教艺术
  • 简介:南京西善桥壁画为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成于景和元年,465年)或后废帝苍梧王刘昱(成于元徽五年,477年).砖印壁画包括丹阳南齐三陵的壁画,其母本的作者是生活在南朝宋、齐间的画家陆探微.南齐三陵中砖印壁画、中的"羽人"和"天人"的形象等具有"秀骨清像"的陆探微风格,论证南齐三陵的砖印壁画整个笼罩在陆探微画风之中.

  • 标签: 南朝 陵墓 《七贤与荣启期》 砖印壁画 陆探微
  • 简介:霍去病石刻雕像“马踏匈奴”是汉代石刻雕像代表作品,具有粗犷、浑厚、简练、古拙的风格特征,既记录和颂扬西汉青年将领霍去病及军队屡创匈奴的英雄业绩,也昭示着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的强盛,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石像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具有空间立体性、形象概括性和叙事情节性.

  • 标签: 霍去病墓 石刻雕像 马踏匈奴 艺术语言
  • 简介:湖北随州发掘的曾侯乙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浪漫神奇的想象和奇趣夸张的装饰图案非常地震撼人心。本文对曾侯乙出土文物的装饰图案及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曾侯乙墓 出土文物 装饰图案
  • 简介:陕西韩城宋壁画杂剧演出图,展现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戏剧演出场面,图中所绘可能为《辍耕录》“诸杂大小院本”中《闹巡铺》之类的剧目。场面中一位脚色的姿态十分特殊,当为“外色”。“外色”是宋金杂剧中的一个重要脚色。其脚色特征和戏剧功能为“剧外人而与剧中人呈答、呈打”。“呈答”起着贯穿剧情、沟通演员与观众的作用。

  • 标签: 杂剧 宋墓 壁画 韩城 戏剧演出 《辍耕录》
  • 简介:宋代缠足及弓鞋已开始流行,至南宋末年,缠足已成风气。弓鞋逐渐"雅化",使其从最初的艺伎所穿着的跳舞用鞋,变为"优雅、高贵"的象征,这对于推动缠足的发展也起了一定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黄昇墓 缠足 弓鞋
  • 简介: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 标签: 四川汉晋 阙形母题 墓阙 礼仪空间 墓葬空间
  • 简介:1975年,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浮仓山北坡发掘了南宋黄的石圹墓穴,出土了南宋时期女式衣饰、衣料、被褥等丝织品300余件,是研究宋代丝织业发展和仕女服饰特点的珍贵实物资料。本文借助该批出土物,结合史料记载,略谈一些对宋代仕女服饰文化研究的心得体会。

  • 标签: 黄昇墓 宋代 服饰
  • 简介:以往发现的北宋戏曲文物多见于河南,山西而不见于陕西,因此,韩城盘乐村北宋杂剧壁画的发现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就杂剧壁画本身而言,其所展示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数最多、场面最大、色彩最艳、表演最生动、画面最完整的有乐队伴奏的宋杂剧演出图景,对于进一步研究北宋杂剧的演出结构、脚色行当、音乐伴奏、表演及其剧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十二人的伴奏乐队中,筚篥色的多员配置,

  • 标签: 戏曲文物 宋杂剧 壁画 演出 宋墓 韩城
  • 简介:隆重的葬礼天不假年,妇好于武丁中期长辞人世。一位有才华有品位的王后,一位勇猛善战的女将军,抛下了她挚爱的家人,离开了她为之奋战的江山。在妇好去世之后,武丁并没有按例将其葬入王陵区,而是葬在王宫旁,既似不忍夫妻阴阳相隔,又似依仗女战神守护社稷,可见他对王后的厚爱。

  • 标签: 妇好 王陵区 武丁 女将军 商代晚期 铜爵
  • 简介:唐代乾陵的懿德太子与章怀太子中的一些仕女壁画善于表现女性精神世界和淡淡的幽怨情感,这些壁画既受到现实世界中仕女绘画创作趣味的影响,又与宫怨诗的意象表现遥相呼应。这些仕女壁画的“宫怨”意象表现与宫怨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十分类似,画与诗的意象表现存在一定关联。但是,这两座唐壁画的创作意图与宫怨诗不同,其“宫怨”意象与死者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的身世息息相关。这些绘制在墓室之中的仕女壁画,以陪伴和庇护死者为其主要目的,它既吸收了现实世界中以鉴赏为目的的仕女画与宫怨诗的意象表达手法,又有其独特的味外之旨。

  • 标签: 唐墓 仕女图 意象 宫怨
  • 简介:商代晚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青铜铸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青铜器艺术成就也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的纹饰艺术,本文意从形式美的原理对商末青铜纹饰予以分析,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魅力。

  • 标签: 青铜器 青铜纹饰 形式美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