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1957年生干哈尔滨;1963-1968年在哈尔滨读小学,三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红小兵”自然地参与了这场运动,通过在学校画“黑板报”开始了学习美术的历程。1969-1972年在哈尔滨读初中,开始以一个红卫兵的身份参与“文化大革命”,在画一些大批判报头的同时进入哈尔滨市少年宫美术学习班开始正规地学习美术;

  • 标签: 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 双年展 大批判 中国前卫艺术
  • 简介:  1960年  出生于河北承德,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是医学院的老师,母亲是妇产科医生.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 标签:
  • 简介:  韩羽,1948年参加工作,一心一意从事绘画直到而今.未入过党,未当过官,地地道道画坛一布衣.他自称是顶着一头高粱花子挤进到文艺队伍里来的.他的作品在读者中有两种反映:褒者,痴之迷之;贬者,讥之嘲之.他到底是怎样顶着一头高粱花子挤进文艺队伍里来的?为何有褒有贬?对他来说,是幸?抑是不幸?……

  • 标签:
  • 简介:1960年,9月16日(阴历秋七月二十六日),生于江苏常州。祖父洪永熙,祖母贺月琴。父洪燮,母王惠琴。1971年,十一岁和妹妹、弟弟跟随母亲前往山东枣庄临(薛)城镇父亲所在部队随军。在北方生活的经历养成了洪磊的外向性格,甚至形成了饮食上的北方倾向。

  • 标签: 摄影作品 表现主义 数码摄影 艺术学院 绘画 艺术中心
  • 简介:森林居民Zim&Zou为爱马仕在迪拜酋长购物中心的新店创作了多彩的纸艺术橱窗,被称为“森林居民(forestfolks)”,作品包含许多住在森林仙境的奇怪居民,让人们一览他们的领地和家园。超大的蘑菇、花和羽毛状的建筑形式,以及多层的绿色风景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纸艺术世界。

  • 标签: 事件 艺术世界 购物中心 建筑形式 居民 森林
  • 简介:河北第一届国际工业设计周河北第一届国际工业设计周,设雄安新区主会场和有关市县分会场,展览引入城市设计、生态设计等内容,搭建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高端化“四化合一”的设计交流平台。此次展览选择芬兰作为主宾国家,将芬兰洗练明晰又和谐优雅的设计风格与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有机结合,为第一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带来功能与美感合二为一的北欧设计鉴赏。

  • 标签: 工业设计 事件 国际化 城市设计 生态设计 交流平台
  • 简介:台北当代艺术中心(TCAC)由一群艺术家、策展人、学院学者与社会文化工作者于2010年2月在台北的城中区一处老旧公寓筹划成立,除了筹办展览、艺术家短期驻村、规划表演,也策划各式各样议题性讲座,在即将解散的时刻,他们推出最后一个文件展览——"未来事件交易所",借此提问艺术的呈现与过程究竟创造了什么?也借由这样的命题去探讨在劳动、社会价值、消费甚至是欲望经济的交错中,特别在资本主义驱动艺术世界交易的状况下,

  • 标签: 交易所 事件 社会价值 2010年 文化工作者 艺术中心
  • 简介:在谈及主旋律戏剧创作时,有观点认为,主旋律作品的特殊性在客观上为其创作增加了难度,对主旋律戏剧中假大空、低质量等现象应予以一定宽容。然而,无论怎样特殊,主旋律戏剧也是戏剧,只要尊重艺术规律,运用好创作技法,主旋律作品一样能出佳作。总政话剧团的作品《兵者,国之大事》作为主旋律话剧,非但没有落入乞求宽容的窘境,而是全国火热巡演,军、地观众都予以了极大好评,其成功经验值得分析和总结。文章从该剧的题材选择、主题落实、反思深度等方面入手,归纳一些针对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有益启示。

  • 标签: 《兵者 国之大事》 主旋律 戏剧创作
  • 简介:台湾著名广告人、文化评论人许舜英在《鲜氧》杂志创刊号中说:“我并不特别喜欢真相,我觉得假相更加有趣。”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进入博尔斯坦在其作品《形象》中谈及的伪事件、伪历史、伪文化的世界。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广告是这一范畴的战略点之一,“它尤其意味着伪事件的统治。它把物品变成事件。事实上,它是在抹去其客观特性的基础上将其建构成这样的。”

  • 标签: 文化本质 伪事件 广告人 《消费社会》 文化评论 鲍德里亚
  • 简介:当我拿到李丕宇先生的新作《东西方美术史大事编年》之后,经历了一个“有意味”的阅读过程,从随手翻翻看,到坐下来认真看,再到守在图书馆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看。我受益匪浅。阅读的开始可能是枯燥的,但不久就会被神奇地吸引,就像是在查阅百科全书的目录,也像是在图书馆里翻阅那些角落中尘封的旧书目,这些书目能用魔法召唤出奇妙的学问,并能提供揭开千古之谜的线索。而这些旧书目乍看上去又似乎显得那么毫无用处,它们和我们的实际需要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鸿沟吗?

  • 标签: 西方美术史 编年 学术 历史 阅读过程 百科全书
  • 简介: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将一桩三十年前的少年杀人案件搬上银幕,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长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青春残酷寓言,希望通过那个年代的线索让时人看清当时的时代。以往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大多集中在叙事方面,本文希望打破这一多角度的分析模式,集中于主人公小四的自我构建过程,运用镜像阶段理论将人物关系简化为一个主要人物和多个镜像的叙事模式,从而更有重点地解析以小四为代表的外省二代少年在暴力语境下的心理图式。

  • 标签: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暴力镜像 探究
  • 简介:本刊讯近日.经过近一个月的投票统筹。由《艺术商业》发起,联动62家主流媒体.由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媒体的社长、主编、主笔等多位资深媒体人投票选出的“2016年度十大艺术事件”出炉。按照投票多少.这“十大艺术事件”分别是:基弗要求停办“基弗在中国”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将被出售,泰康成苏富比第一大股东引发艺术品拍卖行龙头格局动势。

  • 标签: 艺术中心 事件 十大 商业 海外媒体 艺术品拍卖
  • 简介:历史剧《风中绯樱》以著名的原住民抗日的雾社事件为主要情节,以影视史学与口述历史交替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该剧以私史与大历史相互映衬的视角,借着雾社事件抗日反殖的悲怆史诗探寻原住民的存在问题。

  • 标签: 《风中绯樱》 雾社事件 原住民 历史剧
  • 简介: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危机来临时既是媒体行动的指南与方向,又是全社会对媒体的期望。媒体不仅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还要当好人民生命财产守护者,帮助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然而危机存在若干个发展阶段,在危机的不同发展阶段,新闻媒体承担的具体的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

  • 标签: 社会危机 媒体责任 舆论导向作用 事件报道 新闻报道 社会责任
  • 简介:尽管山东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储量有限,且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危机,但并不妨碍当地政府以之为资源,通过2009年上半年组织专业民俗团队调查与召开学术研讨会,成功启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不过,真正的文化开发是多维度的,与提高一方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一国一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产业化只是其众多维度之一。学者不应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与单向度的社会批判,而应在多元混融的当代社会情境中,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磋商,参与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事件 产业开发
  • 简介:从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高速跃进,到2016年不尽如人意的大幅降速,再到2017年下半年发力而最终进入市场稳步发展趋势,中国电影的市场状态需要深入的剖析和认知。抓住整体发展态势变化,剖析这两年焦点性市场问题,是中国电影成熟发展的必要。我们期望认真思考创作走向和艺术文化精神的价值,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问题,对于市场跃进的期待及其在文化自有性基础上的长足发展,端正看待创作时代精神与传统审美之间的关系,更为妥当地把握艺术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代变化的协调适应。

  • 标签: 中国电影 2016-2017年市场 产业状况 文化走向 艺术观念
  • 简介:事件:2012年的很多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其中有人、有事,也有万众瞩目的艺术精品。最贵的艺术家当属李可染,他有《韶山》《万山红遍》两件作品拍卖过亿元,风头不让齐白石、张大千;最罕见的拍品当属“过云楼”藏书.它在几个月之内使一个简单的拍卖活动轰动主流媒体;最具争议的拍品当属徐悲鸿的《九方皋》,它暴露了拍卖行业鉴定问题的乱象;

  • 标签: 作品拍卖 艺术市场 事件 十大 中国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