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野菊花,小枫叶,还有……是南国的记忆,是心率的跳动,是北国思乡的梦!?从此,每日夜里,睡梦的枕边总有一缕那么纯清、那么纯情的馨香。我仿佛融入了南国的故园,耳边是一声声、一声声轻轻婉转啼鸣的歌唱。

  • 标签: 野心 野菊花 枫叶
  • 简介:中国画不好画,画花卉更难,画不好就俗.一是俗于匠气,画里面的程式性的东西会把画家束缚住.你必须严格沿袭古人总结流传下来的技法、结构,又不能抛弃它,否则就不是国画.没有驾驭的画家,只好像做纸扎人一样的绘画,苍白无力,这是可以看得见的俗气.

  • 标签: 争韵 天风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湖北黄梅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当地妇女用土织布机将棉纱织成布,将布染成青色后称为元青布。黄梅挑花便制作在元青布上。2006年6月,黄梅挑花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标签: 黄梅县 挑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长江中下游 织布机
  • 简介:本文叙述了《七乡鼓》编创者的创作思路。认为传统必须继承,但必须创新,民俗与鼓结合,突出鼓而又不局限于鼓。

  • 标签: 民族化 创新
  • 简介:陶洪寿,1942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家,江南山水画代表人物,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中国国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北京国艺燕京书画院名誉院长。现居北京。中国画学习潘天寿、吴佛之、顾坤伯、周沧米,西画师承莫朴、王秋、张怀江、张品操等。经五十年艺术创作实践,形成了粗犷豪放、诗文并茂的风格。1990年举办个人画展,1996在西冷印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篆刻掇英--陶洪寿作品选》,2005年香港中华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陶洪寿画集》。2008年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陶洪寿国画》2010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陶洪寿画集--花乌篇》和《陶洪寿画集--山水篇》以及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陶洪寿诗集》。2012年5月发行纪念珍藏邮册,邮册内含有"邮票""电话卡""纪念币""纪念封"'明信片"等具有鉴赏价值的邮品,彰显陶洪寿艺术之杰出成就。12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陶洪寿》大型画册(大红袍)。2014年1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大家--陶洪寿画集》。2015年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曾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及部分使馆、东盟中心作画。2013年3月作品《赤壁潮》(70140cm×2009年作)在翰海四季(第80期)拍卖会以18.4万的高价成交;6月初作品《碧波澄江梦千丝》(100×90cm2013年作)在翰海2013年春季拍卖拍会以36.8万元的高价成交。2013年12月作品《河曲》(68×68cm2012年作)在翰海2013年秋季拍卖会再创新高,以40万元高价成交。2014年5月作品《细雨沿江湿,冷泉过山清》(60×60cm2014年作)在翰海2014年春季�

  • 标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研究院 秋季拍卖会
  • 简介:文章抓住鼓韵文化这条主线,对《七乡鼓》在编排、演出中的得与失作了评析。

  • 标签: 民族 创新
  • 简介:哈哈……你们还不认识我吧?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已经横扫数十个星球.而且屡战屡胜。看着一个个俯首称臣的生物.我觉得一点都不过瘾.因为“无敌最寂寞”啊!听说人类很聪明.我倒要见识见识!

  • 标签: 流感病毒 日记 见识
  • 简介:一、扇子的起源和发展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同时期扇子的发展形式也各不一样。就扇子的制作工艺方面来说,就有竹扇,藤扇、棕扇、象牙扇、漆工艺扇、羽扇、蒲葵扇、檀香扇等。最早的蒲扇和竹扇,人们起初不是用来取凉,而是当做装饰品的。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以遮蔽风尘,也叫“障扇”;后来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彰显威严。

  • 标签: 扇子 汉族舞蹈 秧歌 继承 云南花灯 传统舞蹈
  • 简介:禅是一种心灵体验,禅意的营造需要主人积极的情感投入。卫浴间是现代居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放松身体的重要场所.本文试从卫浴产品的选择、空间的布局以及装饰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禅风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反思。

  • 标签: 意境 卫裕空间 设计
  • 简介:吕世宜先受教于玉屏书院,后又执教于玉屏书院。在不断的学习和论教中,他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并且在他东渡台湾后,把这些文化,包括书法、金石篆刻、儒家思想等,传播并影响台湾本土的文化,对我国传统艺术在台湾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吕世宜 玉屏书院 书法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独特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深入描绘和分析了艺术的现代性。他认为,传统艺术作品中的“光”被“震惊”的现代经验所取代。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是进入全面机械复制时代的标志。本雅明的观点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大众文化的重新审视,在当代“超复制性”数字化技术盛行的背景下仍具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光韵 现代性 复制
  • 简介:”的审美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衍变,魏晋开始以人物品藻为主的“风韵”“神韵”的释义,以此强调人物个性的内在精神;“”在宋代开始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其内涵又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的内涵梳理与分析,得出“”是一种“平淡简古”的意境,而“余意性”的感性审美又是它的特殊性,“”的内涵在宋代的扇画中得到新的发展,而扇画也以“”作为主要的审美表征。

  • 标签: 宋代 扇画 余意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