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益母草第一七八月回老家荡路,算不上一个好主意。我出门跑步,要么是早上五点,天已放亮,小澴河里下鳞鱼的人都已经查遍篓子,将盘曲的大小黄鳞塞到摩托车斗里,突突突去涂河集赶集去,河堤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排练岀盛大的仪式,将伏天的太阳由东边的大别群山里捧出来。

  • 标签: 摩托车
  • 简介:“红旗飘扬锣鼓响,欢乐的歌声传四方,欢聚一堂把歌唱,唱唱我们的新红光……”时间回溯到2018年9月21日下午,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红光村村委会院坝里歌声飞扬,该村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活动正在进行。

  • 标签: “种” 文化 文艺活动 中国农民 村委会 溪头乡
  • 简介:有天黄昏,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饭店。饭店门口有个人在修理牌匾的灯箱。他也就二十几岁,虽是冬季,羽绒服却敞着怀,踩在圆凳上。饭店的主人是一对年迈的夫妇,他们仰着脸看那小伙子修灯箱。忽然,小伙子欢快地喊了一声,修好了。随后,灯便亮了,洒了那对老夫妇一脸柔和的光。小伙子并不急着从圆凳上下来,而是很骄傲地朝下面看了一眼,满脸笑意。

  • 标签: 温斯顿 《一九八四》
  • 简介:本文以“寻常物的‘另一’嬗变”为题.是源于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的《寻常物的嬗变》一书。阿瑟·丹托在此书中提出来了关于当代艺术中,“何为艺术”的所指问题,其视“艺术哲学与理论”为艺术本质的判断方法,为“民艺”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存在状态提供了可鉴的启示。本文试将“由寻常物走向艺术品”与“由民艺走向现代生活”这两项问题并置,寻找当代艺术与设计哲学中,这一形而上、下之间进行转换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嬗变 当代艺术 存在状态 现代生活 设计哲学 内在逻辑
  • 简介: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往往在悲悯的情感基调上展开叙述,把悲悯意识作为叙述起点成为毕飞宇短篇小说表达世界的一方式。毕飞宇善于在生活经验中捕捉细微的信息加以放大,以卡夫卡、博尔赫斯的方式释放出来,叙事空间充满了"变形"的元素,从而使"变形"成为其建构短篇小说世界的重要方式。毕飞宇短篇小说中的"变形"不是物理意义的异变,更多呈现的是精神世界中的形态改变。叙事过程中的精巧"切入"是其小说结构的重要特征,加之精致的语言,一起构成了毕飞宇短篇小说参与和言说世界的另一方式。毕飞宇短篇小说表达世界的方式展示着当代作家关于世界体验以及小说文体观念的某种变化,这应该成为我们观察时代文学变迁的重要视角。

  • 标签: 毕飞宇 短篇小说 表达方式
  • 简介:铁凝历经十年写作中篇小说《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8年)、《青草垛》(1995年),以“三至今还维系着人类生存的‘物质’为名,并从三不同的叙事维度反思现代性,以及“思考在这些物质注视下的人类景况”。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维度 叙事 铁凝 人类生存 《麦秸垛》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一开始被称作“新文学”,这一称谓一直被沿用下来。所谓“新文学”,从字面上讲即是用新语言、新的文学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具体言之,就是用现代白话写作,依靠现代媒介传播,表达“五四”以来确立的民主、科学的现代启蒙思想,以实现对传统的反叛(当然,这种反传统的真实性聚讼纷纭,依然值得讨论)和对现代思想文化的宣传.

  • 标签: 思想 传统 诗歌 文学 宣传 聚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