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红楼梦》对《海上花列传》的多向影响中,季节叙事值得重点关注。《海上花列传》以花设喻,叙述了一群上海妓女从春天开始到冬天结束一年里的人生经历和世事沧桑的故事,充分显示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季节叙事智慧。与《红楼梦》季节叙事十九年间的相对模糊乃至矛盾和错乱不同,《海上花列传》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具体日期和时刻,为整部作品提供了一个精细化的线性时序结构,标志着一种现代新型时间审美观的产生,但在营造基于季节而又超越季节叙事的诗化意境与诗性魅力方面力所不逮。

  • 标签: 《海上花列传》 季节叙事 时空聚焦 《红楼梦》
  • 简介:姜菱词,在元明两代较受冷落。直到清初朱彝尊等浙西词人,接受张炎的影响,通过评点《暗香》、《疏影》,推崇其醇雅清空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姜菱才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到张惠言等常州词人,从社会性、政治性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词,影响直至晚清。可见,常州词派并未挖掘新材料,而是通过变换解读角度,从而建构起本派的词学理论。

  • 标签: 《暗香》 《疏影》 评价 接受
  • 简介:2013年5月23日晚上七时,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魏建教授在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对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学理分析》的讲座。讲座由新诗所所长熊辉教授主持。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学理分析 教授 评价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杜诗记录中唐时代历史乱象与遍地疮痍的社会良知及创作动力自何而来?笔者以为源于杜甫贯穿一生的平民生活体验及其由此形成的推己及人的平民情怀。由奉儒者、游观者、干谒者、客居者、卧疾者串联而成的平民角色,决定了杜甫必然具备平民化特征的仁爱情怀、天地情怀、酸辛情怀、迁徙情怀与伤痛情怀。文章还就郭沫若关于杜诗的“人民性”与杜甫的“地主生活”问题进行了评析。

  • 标签: 杜甫 平民角色 平民情怀 郭沫若 杜甫评价
  • 简介:2012年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作家。引发了国内媒体的“狂欢”与国外媒体的普遍关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蛙》等作品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其作品亦被译成多种语言,如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莫言的获奖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与传播而言,具有某种开拓性的作用,对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文学作品 主流媒体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当代文学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