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仪是旅居加拿大并加入加国国籍的华人粤剧粤曲导师。下面是记者最近对她的一次越洋(传真)采访。记者:听说你将于今年12月回来广州搞一台个人艺术专场演出晚会,请你谈谈回来搞这台晚会的初衷和宗旨好吗?这台晚会的基本情况怎样?黎仪:首先感谢你的书面传真采访。讲到我将于今年年底回广州搞一台我个人艺术专场演出

  • 标签: 演唱会 晚会 舞台 曲艺演员 基本功 艺术指导
  • 简介:<正>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第三回)。“庚辰本”中“比目”二字与诸本不同,是一个“皆”字。究竟是“比目”并写在一起而误成“皆”的呢,还是“皆”上下分拆而误写

  • 标签: 玫瑰 王熙凤 庚辰本 裙边 误写 服饰
  • 简介:粤剧、粤曲艺术在加拿大,群众基础深厚、人才鼎盛。近十数年来,一个亮丽的名字在加拿大响起,为当地专业行家和业余爱好者所熟悉和景仰,她就是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黎仪了。我跟黎仪虽不陌生,但早年对她并无"笔墨沾光"的念头,之所以现在提笔为其写专题,说来还是个"缘份"哩。我有个在卡尔加里落地生根的老胞姐,上世纪60年代初曾携同小女儿回国探亲;那时我那小外甥女儿对粤剧粤曲不闻不问、毫无兴趣。一晃30年过去,90年代之初,却传来外甥女儿业余时间热衷于粤剧粤曲的讯息;尔后三数年间,更听说她时有登台演出,并逐渐成为当地华人群体所熟知和喜爱的的一名业余旦角。外甥女儿是怎样在不长的时间里,从一个"粤剧粤曲盲"臻身到此境界的呢?一经查问了解,即有了答案:原来是黎仪移民去了加拿大,她在卡尔加里设馆授徒,外甥女儿是她的入室弟子。哦,"名师出高徒",斯言诚不谬!

  • 标签: 加拿大 粤剧 粤曲 加里 群众基础 卡尔
  • 简介:在俄罗斯的艺术世界,我最喜欢的还是宾的艺术。早在童年时代,我就从这位艺术大师的画册里,看到了俄罗斯广漠的原野、神秘的沼泽、蜿蜒的河流和朴实无华的人物。每幅画尽展自然的质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意悠长而深远。品味他的作品,从那些生动的艺术形象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俄罗斯人崇高的民族精神,那里面包藏着画家流淌的血液、洋溢着澎湃的激

  • 标签: 故居 托尔斯泰 火车站 妻子 作品 芬兰
  • 简介:[1928年初春。[江西省某地山区,东塔镇外,与西塔镇交界处。[幕启:灰蒙蒙的暮霭中隐隐现出古老的宝塔、旗杆、几株枝杈稀疏的老树。[乐曲似怒涛澎湃,突转凄厉低沉。稍停,寒风呼啸,响起几声沉闷的锣声。[一团丁高打着“东塔镇二龙堂”的绿旗前导,一伙各持刀枪的团丁和大管事急上;列队。[音乐声中四保镖拥赵守愚上。[侧幕旁出现东塔镇的一些乡民群众,他们大多数衣衫褴褛;有臂缠吊带的受伤者,有头裹白布的带孝妇女、孩子。

  • 标签: 小说旋风 恋杨佩瑾 恩仇恋
  • 简介:本刊上期封底,刊登了一位名家彩色的戏装和演出照,英姿焕发,十分醒目——她,就是活跃在省港及大洋彼岸的、资深的粤剧导师和著名的粤剧花旦危仪。笔者于20多年前便认识危仪,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她正在广东粤剧学校执教,同时又不停参加演出,颇受人们瞩目。笔者曾与她谈

  • 标签: 花旦 巴拿马 舞台 粤剧 华侨 执着追求
  • 简介:蒲松龄一生勤于著述,除了使他名垂青史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及大量的诗文和通俗俚曲之外,另据王培苟所记,他还“纂辑古来言行有关修身齐家、接物处世之道者,成书五、六十卷”。可惜的是,因为家境贫寒,“无力刊行”致使大多散佚。今天能看到的仅只是几个抄本、残篇,再就是一些虽然书已不存、但蒲松龄为之撰写的序跋文尚存,故而能知其书名的杂著,加在一起计有十五、六种之多。

  • 标签: 蒲松龄 论析 成书 杂著 刊行 短篇小说集
  • 简介:曹丕的、邯郸淳的和无名氏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部小说,笔者对它们的成书年代作了具体的考证,得出如下结论:成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至魏黄初七年间(217-226),成于魏黄初五年至正始二年间(224-241),成于三国吴初.

  • 标签: 《列异传》 《笑林》 代考 三国时期 成书年代
  • 简介:金部长说:“你的工作动了一下,到文联任副主席。主席由宣传部副部长张秋英兼任。暂时的兼任吧。到时候,自然而然……你知道我的意思……”金部长有意停顿。安平说:“有点突然。”金部长说:“不突然。文联工作非你莫属,县委一致的意见。”安平笑笑。金部长又说:“文化馆的天地毕

  • 标签: 安平 行健 文运 邱枫 文欣 秋英
  • 简介: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消息,“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于1993年11月13日至1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聂华苓、陈若曦、于梨华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女作家和观察作家共120多人。本届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会议主席戴小华在会上作了题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世界华文文学发展中的角色》的发言。美籍华人女作家陈若曦在发言中谈到海外华人作家“应该认同中华文化,同时心胸开阔地接纳定居国的文化优点;并进一步可以融会贯通,再回馈当地文化,并发展中华文化”。伊犁认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可以说和整体的中国文学息息相关”,文学作品不会过时,“还有不少需要文学滋润的心灵,不断地在寻找着精神粮食。华文文学作品,随着历史长流,会是不断地延续流传下来的”。

  • 标签: 文讯 陈若曦 华人作家 海外华文 聂华苓 世界华文文学
  • 简介:  美丽是个追求时尚的人,在她们那个圈子里第一个唇线、第一个染头发,也是唯一一个敢文身的.那年夏天美丽穿着紧身背心出来,上臂的蝴蝶图案把姐妹们惊呆了.……

  • 标签:
  • 简介:民国七年,我到江苏吴县东南的(?)直镇去游玩,住在保圣寺里的高等小学校。友人告我,这寺是梁天监中造的,大殿两壁的罗汉像是唐开元中名手杨惠之塑的。他们把《甫里志》((?)直旧名甫里)与我看。明天早晨进殿,一见这罗汉,就使我发生了惊诧的感情。原来我在各处看见的罗汉像,尽是直顿顿,呆僵僵地立着坐着,而这里的竟是栩栩于活的各人做着

  • 标签: 苏州 罗汉 衣服 拜金主义 民国 家畜
  • 简介:窗外树梢的最后几片桐叶已被风雪卷走。看着迷乱的飞雪,我想起了不久前辞世而去的赵。二十八年前,也是一个大雪天,我骑自行车来到马坊村看望在那里插队的赵,不料横在我面前的却是一把铁锁,院场里白雪覆地全无人迹。村里人告诉我赵已迁往陇东,同点的其他同学也都走了。乘兴而来的我只得悻悻而归。我和赵虽是同学,但既不同级又不同班,如果不是有缘,我们不可能从全校一千多个学生中相互走近的。我认识赵是在1964年。那时,我父亲在酒泉中学当校长,母亲当数学教员,赵

  • 标签: 散文 叙事散文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