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八年抗战对老舍创作的影响相当大,抗战伊始,老舍就放下手头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再“编制太平歌词”,而是以笔作枪,开始创作一些“有关抗战的短文”,为抗战进行鼓吹呐喊。这一时期,他开始尝试多种通俗文艺形式的创作,如鼓词、唱本、唱词等,并进行通俗文艺理论的探讨。此外,为了配合抗日宣传,他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话剧和新诗。

  • 标签: 八年抗战 老舍 佚文 长篇小说 文艺形式 文艺理论
  • 简介:由陈思和、李存光主编,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主持编辑的《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年刊卷一》近日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反映2003--2004年海内外巴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与巴金相关的重要史料,共分新刊巴金文选、论坛、史料、资讯四辑,首次发表一批新发现的巴金佚文、书信及其他珍贵文献。

  • 标签: 巴金研究 书信 佚文 文汇出版社 文学研究会 2004年
  • 简介:为了适应当今研究界把郭沫若放到更繁复的中西文化的广阔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研究的迫切需要,王锦厚、伍加伦、肖斌如等同志继《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后,又编成了《郭沫若学术佚文集》。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王锦厚 加伦 序跋集 文化工作委员会 方函
  • 简介: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人们常常把他比为歌德,的确他是中国的歌德。二十世纪初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搏击中,郭沫若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异军突起,驰骋文坛,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兴起,建功立业。鲁迅逝世后,他成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在中国思想文化阵地上继续鏖战半个多世纪,其活动的领域之广,接触的人事之多,产生的影响之大,这足以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独具一格的高峰。中外文化史上能够与他媲美的实不多见啊!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鲁迅逝世 文化巨人 百科全书式 中国文化史 中外文化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是聂绀弩发表于民国时期各类报刊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未收入《聂绀弩全集》(2004年武汉出版社),也不为研究者提及。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辑得这些作品,觉得这些作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聂绀弩,于学界的聂绀弩研究,应会有益。

  • 标签: 《聂绀弩全集》 佚文 武汉出版社 民国时期 搜集资料 作品
  • 简介:聊斋佚文六种(续)蒲松龄遗著马振方整理聊庸编处世格言百全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他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天庥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

  • 标签: 佚文 蒲松龄 功名富贵 长循环 圣贤 十三年
  • 简介:废邮存底·致丁玲××:你的信我见到r。你说一切问题都应南专门的研究者来解决和讨论,谈到妇女问题时,你自己便感到一种责任。你不是“妇女问题研究者”,但你是一个“妇女”,所以从责任或权利各方面着想,

  • 标签: 沈从文 佚文 妇女问题 研究者 责任 丁玲
  • 简介:1934年6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社会月报》是综合性月刊,由陈灵犀编辑,胡雄飞发行,上海社会出版社发行,次年9月停刊。该刊虽然存在历史短暂,却有曹聚仁、何香凝、徐懋庸、陈子展、杨邮人、黎锦晖等著名人士为其撰稿。在该刊物上,

  • 标签: 上海社会 月报 林语堂 佚文 综合性月刊 1934年
  • 简介:河北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了8卷本的.这部大书,印制精美,装帧大方.卷前有编者的长序,全面评价了何其芳的文学遗产,为读者提供了帮助.应当说这是一部很好的书,出版界要为它而祝贺,而赞颂.

  • 标签: 何其芳 文学遗产 佚文 读者 编者 考略
  • 简介:<正>本篇拟就《金瓶梅》第一回的素材来源作些探索与考证。丈夫只手把吴钩本回开头“词曰”: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紧接这阕词后,有一段白文:

  • 标签: 水浒传 潘金莲形象 西门庆 武松形象 考证 故事
  • 简介:清朝道光年间,马子琴观瞻蒲松龄画像后题诗赞颂。马子琴名桐芳,号西坡,今邹平县人。他是王培荀二舅王祖嵋的女婿,与王培荀又是儿女亲家,其女嫁给王培荀儿子为妻。马子琴自幼聪慧,富有诗才,与鲁中诗人王培荀、孙锡嘏等人交往颇多,诗词酬唱,著有《憨斋诗删》《饮和堂诗存》《马子琴诗》等诗集。《憨斋诗话》大多论述山东文人的诗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标签: 蒲松龄画像 马子琴 憨斋诗话 乡园忆旧录 东泉诗钞
  • 简介:本文辑录陆游佚诗四首,佚文二篇。其中《新塘竹枝词》二首录自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越中竹枝词选》,原编者为民国山阴人胡维铨;《画醉道士》和《画醉僧》二诗录自清陈邦彦选编之《历代题画诗》;佚文《宋会稽陆氏重修宗谱序》录自上海图书馆藏《世德堂陆氏宗谱》,《俞氏家乘源流叙》转录自吕山著《俞明震研究》。

  • 标签: 陆游 佚诗文 竹枝词 宗谱序 补辑
  • 简介:近几年,对于鲁迅与梁实秋论争中的是是非非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比起当年那种舆论一律式的单方评判,不同看法的交锋能使认识更加接近历史的实际。为了让人们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鲁梁论争的真相,一些学者从尘封的书刊中扒罗剔抉,钩沉索隐,相继...

  • 标签: 梁实秋 鲁迅先生 佚文 思想分歧 人性 共产党人
  • 简介:  《冰心全集》出版后,中外学者、专家陆续发现了不少未收入"全集"的作品,尤其是2004年冰心的家人将冰心全部遗物捐献给了冰心文学馆,在遗物中,发现了冰心大量的日记、笔记、书信与手稿等.冰心佚文与遗稿是冰心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乃至政治与社会研究的宝贵资料,是民族的文化财富.……

  • 标签: 佚文遗稿 冰心佚文 尘封美文
  • 简介:据报道,新出版的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一粒麦子落地》中,首次披露了方令孺致巴金、萧珊的十八封书信。这些书信写于1959至1966年间,“当时方令孺在杭州,担任浙江省文联主席。周围的许多作家都在写‘大跃进’等题材,方令孺也很想参与到时代大潮中去,但又苦于融不进去,因此在信中向她在上海的好友巴金、萧珊夫妇倾诉心境。”(《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9日)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这批书信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 标签: 《文汇读书周报》 佚文 巴金研究 知识分子 书信 浙江省
  • 简介:据1996年11期的《鲁迅研究月刊》转引《传记文学》的资料,陈彬铄回忆当年《申报·自由谈》全面革新以后,稿酬优厚,甚为尊重作家。只是对别人是稿件被采用才付稿费,唯独鲁迅一人的作品,则不论用与不用(甚至包括被新闻检查处禁刊的文章),一律稿酬照付;对其他人“文稿致酬,至少每千字十元”,

  • 标签: 《鲁迅研究月刊》 《自由谈》 稿费 考证 传记文学 稿酬
  • 简介:晚清小说家大多又有报人身份,吴趼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参与办理过多种日报,《消闲报》是最早的一份。此次辑录的佚文对于考证吴趼人生平经历、思想及写作的发展脉络等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考察他早期上海的生活和写作上更是提供了直接的信息。

  • 标签: 《消闲报》 吴趼人 佚文
  • 简介:提起胡适的小说考证,有些人总是摇头,认为尽是“胡说”。诚然,胡适的小说考证,情况复杂,其中确有需要批判否定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撇开成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就不难发现,它给我们提供的材料还是相当可观的,对二十年代的整个小说研究的开展,也起过推动作用;至于其判断和结论,有的,就是在

  • 标签: 小说考证 胡适之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界革命 小说研究 《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