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莎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败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不含血的肉"的观念的普遍认同,或者说集体无意识的默许,其中隐含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身体观的重大转变。在西方文化中,随着现代人体解剖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血肉相通的身体观逐渐让位于为血肉分离的身体观。这种转变在包罗万象的莎士比亚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文本踪迹,其中既有"四体液说"和放血疗法的明确话语,也有维萨里《人体的构造》的影响和哈维血液循环说的先声,而鲍西亚扭转剧情的判决则成为两种身体观的象征性分界。

  • 标签: 莎士比亚 夏洛克 血肉相通 血肉分离 身体观
  • 简介:司马如是汉大赋的奠基者,他的汉赋作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充满传奇的人生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本文的主题是讨论他的本名犬子、更名相如以及表字长卿,以期为更深入地认识一代“赋圣”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司马相如 犬子 长卿
  • 简介:自进入互联网时代,草根博客的兴起在我国掀起一股创作民主之风。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国网络草根博客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追寻新传媒平台下的文学样式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即草根博客文学在传统文学基础上的发展转变和对文学本源的回归。在互联网的媒体时代中,文学出现了新的元素和发展,而新媒体文学形式必将与传统文学汇成一支,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媒体文学 草根博客 传统文学 创新发展 本源回归
  • 简介:张之洞是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近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诗人,张之洞有自己独特的诗学宗旨。他和当时诗坛上的主要传统诗派——汉魏六朝派和同光体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诗学旨趣。他提倡雅正,提倡宋意唐格,重视诗歌的理致和情韵。“宋意入唐格”是他对诗歌的评价标准,也是他追求的目标。

  • 标签: 张之洞 诗歌 诗学宗旨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党争频仍,作为东林党魁的钱谦益,在政坛上由初识东林到隶名党籍,直至尊党魁,完成了仕途多舛的党争生涯。

  • 标签: 钱谦益 党争 党魁
  • 简介:余华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比中短篇小说更能突出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他的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转型,塑造的人物形象从“符号化”转向“真实化”,因此研究其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对深入探讨其创作有重要意义。新世纪的长篇小说《兄弟》是作者“从窄门走向宽阔”的成功之作,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些人物分作“历史悲剧下的牺牲品”“暴露人性本相的兄弟”“无知无觉的旁观者”这三类加以阐述分析,意在探究余华小说创作风格的新变化。

  • 标签: 余华 《兄弟》 人物形象
  • 简介:蒲松龄用文言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一开始就受到广泛的好评。所谓'风行天下,万口传诵'、'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十室,靡不家置一册'。虽不无夸张之嫌,可也的确不是无根游言。而且,三百年来它不仅并未随着朝代的更迭、文言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消失而为人所遗忘,毋宁说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发达,它反而俘获了更大地域、更多数量的读者。

  • 标签: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传播媒介 社会生活 文言 描写艺术
  • 简介:芥川文学奖始于1935年,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2013年7月17日,第149届芥川文学奖在日本东京新喜乐饭店揭晓,来自京都的80后女作家,年仅33岁的藤野可织凭借《指甲与眼睛》夺得桂冠。

  • 标签: 获奖作品 眼睛 指甲 芥川奖 弱者 日本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