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词语——在谈话里,在书页间,在语言所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日夜游走在词语的密林里。然而,在惯常看法中,词语,似乎只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或是一点感官声响上的娱乐。我们在评析文学作品时,总会说"这个词用得如何精准、细致""很好地描写出了……"或是"作者的用词优美、清新""对词语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充满了音乐美"。在我们的"安排"下,词语之于文学,不过是千军万马中的小兵小卒。

  • 标签: 音乐美 创作方法 生命形态 现代诗 一副 思辨能力
  • 简介: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歌词语言的形象在歌唱中进行准确的表现作了系统分析:一、表现"哀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二、表现"乐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三、表现"喜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四、表现"怒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五、表现"敬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六、表现"爱心"的歌词语言形象分析。这对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民族声乐教学的水平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民族声乐教学 歌词 语言形象 情感形象 动作形象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新小说和中国90年代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新小说家和中国的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色彩运用是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以整个中国文学和艺术传统为后盾,在色彩选择上体现出鲜明的传统东方主义色彩观,在用色技巧上讲求粗中有细,化静为动,通过色彩的对比、调和、铺陈、点染等水墨画手法,使歌词的色彩吻合听众传承而来的审美趣味。但是,刻意保持东方色彩和古典情韵也使其色彩选择的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免有狭窄之嫌。

  • 标签: 方文山 “中国风”歌词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