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是一则蕴含有浓厚狂欢精神的寓言故事。小说揭示出的人性对于野蛮与混沌的渴望并不亚于对文明和秩序的执着。在文明喧嚣的外衣遮蔽之下,野蛮的声音居于边缘,但其存在却无法被真正抹去。当文明的声音遭到削弱而逐渐隐去时,孩子们便进入到狂欢化的空间之中。文明和秩序被颠覆,野蛮和混沌则甚嚣尘上,暂时成为一切的主宰,直到外部力量的再次介入。迄今为止,少有论者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在狂欢视角的观照之下,《蝇王》的内涵将得到拓展与丰富。

  • 标签: 威廉·戈尔丁 《蝇王》 巴赫金 狂欢化 文明 野蛮
  • 简介:《饥饿的女儿》是虹影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文中的六六就是虹影。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六六生存背后的精神危机,她与历史老师陷入畸恋的心理原因以及逃离家庭后走上写作道路的潜在内因:分析她如何在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调和,使得她从无存在感的“多余人”华丽蜕变为知名作家。

  • 标签: 精神分析 《饥饿的女儿》 六六
  • 简介:路遥正是以巨大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将《平凡的世界》的阅读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路遥在小说中悲剧人物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完成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行为,而是超越了自己反抗自己苦难的一种激情下的心血灌输,使得小说中的每一个悲剧人物都能得到生活的验证、时间的佐证,让人物形象丰满,对其的考量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是完整的、统一的。

  • 标签: 《平凡的世界》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文学批评
  • 简介:本文将《阿Q正传》置入到发生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方法"的理解结构之中。在批评庸俗社会学因离开文学文本分析而有害于作品理解的同时,指出鲁迅笔法与技巧等个体行为与他所处的环境与集体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冷嘲"的风格却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把握与理解,尽管如此,作品仍因其深刻的复杂性而耐人寻味。

  • 标签: 《阿Q正传》 文学社会学 冷嘲 精神胜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