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从7月开始,著名艺术家田太将带着他的观念摄影新作《7010》在上海做首展。田太对这套系列作品的阐释是:以图片方式.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并长期关注人类的终极问题,呈现的是人类消失或者地球毁灭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人类文明的遗迹。

  • 标签: 上海 人类文明 观念摄影 终极问题 艺术家
  • 简介:自从1987年决定举办首届戈宝文学翻译奖评奖以来,全国各地外国文学刊物在认真选拔的基础上,积极地向我们推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候选译作,并负责地附上了编辑部的评语。随后,我们约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外文系的专家,对推荐来的译作及原文,逐篇进行审核、鉴定,接着又召开评委会会议充分讨论,最后由评委投票评出分语种的获奖名次。现将评比情况公布如后:

  • 标签: 外文系 戈宝权 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译林 贾瑞
  • 简介:本文试论艾略特诗歌中现代主义话语的三个重要建构因素:美学方面对古典范式与浪漫主义的传承容纳;现代主义诗歌话语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因素;主体话语在形式与欲望的矛盾中的建立过程。

  • 标签: 古典范式 浪漫主义 话语权 政治经济学 秩序 欲望
  • 简介:轻喜剧《妈,爸,我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的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的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对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的华人模式化形象,又揭示了新的华人模式化形象,这些模式化形象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造成阻碍。陈泽桓并不是仅仅描写加拿大华裔青年的身份困惑,同时也通过男主人公马克最后的选择对加拿大华裔青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暗示只有打破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吸取中、西双方文化的长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标签: 加拿大华裔文学 陈泽桓 《妈 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 模式化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曾经有人这么说:中国人走到哪,中餐馆就一定会开到哪。与生活在世界其他各国的华人一样,到欧洲立足生根的华侨华人,从谋生到致富,很多都是从这个行业做起的。虽然时至今日,华人的商业触角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各个行业,但无论是规模还是从业人数,都还不足以动摇中餐馆的“经济支柱”地位。

  • 标签: 人生 海外 华侨华人 从业人数 经济支柱 中餐馆
  • 简介:小说《欢乐颂》以“都市五美”的现实遭际为话题,展开一幅触痛当下城市女性青年生存痛点的时代画卷。“都市五美”的生存境况折射着现代人的复杂人性、生存众相。其价值就在于打破某些虚构文学回避现实的乌托邦玄想;但与此同时,《欢乐颂》精神视野与文化格局的世俗与狭小,使之未能充分展示出女性独立自由的现代精神气象,因而也未能让小说人物在现实大地上真正站立起来。

  • 标签: 《欢乐颂》 “都市五美” 生存众相 价值审视
  • 简介:《火山恋人》是苏珊·桑塔格重拾小说题材的突破之作,饱含着作家的创作激情。小说虽以男性为标题,但真正聚焦的是在男性影响下作为"他者"的几位女性人物。她们或认同自身的"他者"身份,顺从地承受生命中的灾难;或被视为红颜祸水,玷污了男性的光辉形象;或选择像男性一样介入社会生活,但因越界之举而招致杀身之祸。桑塔格在传统历史传奇小说的叙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这些无法自我言说的"他者"在最后一部中发出了自己死后的声音。作者暗示即便在当下,女性摆脱"他者"身份获得自由仍是一条崎岖漫长之路。

  • 标签: 《火山恋人》 他者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生存
  • 简介:<正>假如没有死亡问题,便谈不到什么“生存”问题。我们现在谈美国小说的生存,是否它面临着或面临过死亡问题呢?我们的回答是没有!然而从70年代早期便有评论家经常谈到小说的死亡问题。也有人说短篇小说死亡了。这不外乎是由于下面的原因:在电影、电视流行的时代,在后工业社会中,生活瞬息万变,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事物不会少于小说中所写的,因而小说普遍的娱乐价值

  • 标签: 短篇小说集 美国小说 小说家 约翰·厄普代克 舍伍德·安德森 美国短篇小说
  • 简介:1935年在鲁迅大力推荐下面世的《生死场》即给当时的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惊动”,对第一次写长篇的萧红来说,不啻为一种莫大的鼓励,从这以后,她正式走向文坛,这部小说也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在其有限的生命里为后世留下不多但都是不管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极高的作品。从作品面世至今,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述已经很多,本文将从萧红自身经历、国族主义斗争、两性关系“出走乡村”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从新的视角发现其艺术价值,对萧红作品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 标签: 萧红 国族主义 两性 出走乡村
  • 简介:<正>加拿大文学(英语部分)是世界文学中较年青的一部分。从殖民地时期加拿大文学的萌芽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加拿大文学的成熟阶段,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加拿大文学中没有象英国文学中诸如莎士比亚、弥尔顿、菲尔丁、拜伦、雪莱等文学泰斗,也没有多少宏伟瑰丽的文学巨著,即使与南方邻国(美国)相比,亦显逊色。因此曾有人怀疑加拿大是否有自己的文学。对此,加拿大著名的文学教授德斯蒙德·佩西作了中肯的回答。他在《加拿大的文学创作》一书中写道:“加拿大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对加拿大社会、政治

  • 标签: 加拿大文学 英语文学 殖民地时期 英国文学 英美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正>罗曼·罗兰中学时就立下了“不创作,毋宁死”的誓言。高师毕业不久,他就开始创作。他最初写的是剧本。罗兰的作品可以说是从阴暗的天空中产生的,是从血腥的土地上产生的,它们全含着新的斗争新的精神。罗兰的童年,甚至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战败国的颓唐气氛中度过的。1870年到1871年,法国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拿破仑三世率领的法国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全军复灭,拿破仑三世本人也被普军俘虏。法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条约。第二件大事是巴黎公社起义被残酷镇压,反动派气焰嚣张,革命处于低潮。人民群众无所适从,知识分子歧途傍徨。艺术,甚至左拉莫泊桑的艺术,也去迎合庸俗的情趣,仅仅反映腐败颓废的时代。政治变得谨小慎微,哲学成了学院式的抽象议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巴黎日常生活中占统治

  • 标签: 罗曼·罗兰 知识分子 托尔斯泰 思想 日常生活 长篇小说
  • 简介:<正>自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小说兴起以来,不少英国作家在小说写作技巧上,作了不断的探索、实验与创新;尤其在叙事方法上,他们创造了不同的叙事观点,显示了各自的才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以理查逊(SamualRi-chardson,1689—1761)、菲尔丁(HenryFielding,1707—1754)、

  • 标签: 叙事方法 英国小说 理查逊 叙事观点 菲尔丁 女主人公
  • 简介:《冰与火之歌》是美国奇幻小说家乔治·马丁的史诗奇幻代表作,是美国奇幻文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马丁打破了史诗奇幻作品以男性为中心,将女性边缘化的写作规则,塑造出一大批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由于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中世纪的欧洲,这些生活在父权社会压迫下的女性都遭受到父权制度的束缚压迫,居于从属地位的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命运被动。马丁通过对大量女性人物生存困境的描述,揭示了父权制度对女性的摧残迫害。

  • 标签: 《冰与火之歌》 父权社会 女性 生存困境
  • 简介:<正>(一)翻开美国当代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青年人:作为倾注作家深沉情感的中心人物,不同于哈姆雷特,心目中有一个生而相依、死而相托的信仰,“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也不同于于连·索黑尔,在一种“恶崇拜”的驱使下,不择一切手段地去创造心目中的“英雄业绩”;他们敏感,易受损伤;时而懒散,却不甘堕落;他们的内心常处于一种畸形的变态,而对外界,却总保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作为“史诗性时代”以后的“散文化时代”的产物,用“反英雄”的名字,将他们载入文学史,是有一定概括性的。如果说,二十年代期间,海明威笔下的那位“感觉象在地狱中”,再也不相信什么“神

  • 标签: 反英雄 当代小说 哈姆雷特 海明威 中心人物 史诗性
  • 简介:本文以尤金·奥尼尔《月照不幸人》女主人公乔茜的艺术形象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乔茜的角色扮演,认为虽然剧作家在她的形象塑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通过表现乔茜在角色扮演中所经历的痛苦辛酸,该剧无疑成了对社会性别角色规定的质疑,而女主人公面对不幸的勇气力量更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女主人公 尤金·奥尼尔 不幸 剧作家 痛苦 局限
  • 简介:亦舒以一系列类型化的小说完成了对现代都市女性生存境况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展示知识女性在都市环境里寂寞、孤独、苍凉的心境,揭开女性生存的真相;二、对爱情进行解构,写出由爱情幻想造成的女性人生悲剧,并为女性寻找切实可行的自我拯救之路;三、摒弃女权主义立场,以自审态度对女性性格品德缺陷进行深入挖掘。

  • 标签: 亦舒 都市女性 寂寞 爱情 自审
  • 简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发疯,不仅对人文主义信念的先验价值地位提出了怀疑与否定,而且表现了信仰断裂给人带来的精神危机;通过哈姆雷特的探索与毁灭,以人为出发点对人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哈姆雷特的发疯与毁灭中我们看到:人是有限的,仅仅靠肉身的力量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要有信仰的支撑.但肉身的抗争并不是毫无意义,悲剧英雄通过肉身的毁灭使灵魂升华为一种启迪人们超越有限获得无限的力量、情愫品质.

  • 标签: 哈姆雷特 毁灭 抗争 生存困境 莎士比亚 精神危机
  • 简介:严歌苓作品属于流散文学的一种。作品中的语言、叙事策略中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其作品具有的独特视角构建起流变动态中的后现代人类文化身份。从语言而论,其作品里中英两种语言、两套话语、两种言说方式的并置与转换建构起流散生存的本真存在,挖掘出流散生存经验独特丰富的内涵;在历史与现实、故土与异国的叠印交错中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使创作本身成为对主体存在的不确定性未完成性的认识过程。

  • 标签: 流散文学 严歌苓 后现代文化身份
  • 简介:安部公房笔下的主人公因丧失姓名而惊恐万状,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姓名却处之泰然,原因何在?本文特别选择了安部的“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和村上的《且听风吟》两篇小说进行个案分析,从小说人物的姓名谈起,解读时代变化下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从而比较两位作家对现实社会、当下制度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

  • 标签: 安部公房 小说人物 村上春树 主人公 解读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