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论语》的文学性历来很少受到关注,偶有涉及,也大多集中于“侍坐”这样场景具体、对话详细、人物众多的篇章。纯语录部分言简意赅,自有不同于《论语》其他部分的文学特色。其文学陛不仅体现在褒扬人物时程度有区分,还体现在通过只言片语塑造人物形象。纯语录在表达贬斥感情时特点也比较突出,不仅注重使用多样的直接否定词,还通过反问和虚词的使用来加强否定色彩。《论语》这种文质兼重的文学特色影响了后世诗歌和散文创作。

  • 标签: 《论语》 纯语录体 褒扬 贬斥 文学性
  • 简介:笔者的《情景浑融深蕴致》(本刊2008年第1期"名句掇英")赏析了北宋"宰相词人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四联词句的趣。所谓趣,就是形象的哲理情趣。含有理趣的作品,往往写景生机勃勃,叙事娓娓动人,抒情真挚深沉,能使人从中体味自然、宇宙、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所以内蕴趣的诗词警句,意蕴更深,气象更胜。在宋词中,苏轼之作趣最多。这篇小文拟补充赏析晏殊首和苏轼三首词中的趣名句。

  • 标签: 理趣 浑融 首词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使人 词云
  • 简介:本文根据叙事学理论对果戈的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叙事结构予以分析,指出这部小说文本在整体结构布局、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设置、非叙述性话语运用等方面均体现出独特的叙述策略。基于这叙述策略所完成的特定的叙事结构为实现现实主义散文的“批判性”逻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果戈理 涅瓦大街 叙事 结构
  • 简介:语法通常包括实词虚化和短语词汇两个过程。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齐”由并列关系的词组虚化为副词的过程。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阐述了“齐”语法的历史成因。通过考察发现,“齐”的演化是韵律、语法、语义协同作用的结果,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语义产生变化,韵律则使处于稳定音步中的两个并列成分被“桎梏”起来,逐渐词汇。语义的演变,也可以改变句法位置,由于“齐”常放于形容词和VP之前,使其具备了副词的语法功能。

  • 标签: 一齐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与友人书简选》是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部重要的著作.果戈以忏悔的形式袒露自己的社会改造观、宗教道德理想和内心世界,对俄国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回答,这本书既是他的长期精神活动的总结,又是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所做的理论阐释.对果戈的社会观、宗教观和自我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是本文的尝试.

  • 标签: 果戈理 书简 文学创作 作家 忏悔 理论阐释
  • 简介: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5)是个纯美的精神之爱的宣言,那么将近二十年之后的《无字》则可以被视为张洁对当年爱情神话的解构。《无字》尽管是以吴为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进行叙事,却并非纯粹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以个性的描述展示了二十世纪风云际会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并进而传达出

  • 标签: 《无字》 张洁 爱情题材 长篇小说 亲情 女性形象
  • 简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和果戈先后开创了彼得堡小说,把都市主题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在现实主义视域下,普希金和果戈的彼得堡文本隐喻性地揭示了彼得堡形象的多重象征意义和彼得堡神话的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普希金、果戈两位文学大师笔下的彼得堡文本,探讨彼得堡文本的意象特征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及俄国社会现实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彼得堡文本 彼得堡形象 多重象征 意象
  • 简介:<正>在军事文学领域中,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个人的遭遇》是篇独步古今的短篇杰作。小说以其深沉的感情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的哲理叩问,激起了东西方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也以其对传统军事文学的大胆、成功地突破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在前苏联当代文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成为部在前苏联的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不朽之作。

  • 标签: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军事文学 悲剧命运 索科 主人公
  • 简介:司马池(980—1041),字和中,夏县(今属山西)人,为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之父。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授永宁主簿,后为建德郫县尉、知光山县,治绩著声朝野,于天禧五年(1021)迁秘书省著作郎,继而复兼监察安丰(今安徽寿县南、

  • 标签: 司马光 宋诗 诗人 宋初 历史学家 政治家
  • 简介:曰高古诗云:“千般贵在无过达,片心闲不奈高。”二曰清奇诗云:“未曾将字,容易谒诸侯。”三曰远近诗云:“已知前古事,更结后人看。”

  • 标签: 古典文学 文学作品 《诗有十体》 诗词
  • 简介:<正>作为门新兴学科,“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与现代西方小说的发展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叙事学”是以虚构的叙事文学(主要是小说)的内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叙事文体的本质特征及形成因素,力图解开叙事体从文字到语言信息到艺术作品之间的奥妙。鉴于此,我们又可以认同:“叙事学”是门包容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引进到所有“叙事体”文学的研究中。作为叙事文学的种,报告文学必然与小说文体有着某些相通之处,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叙事观点”、“叙事笔调”等方面,探讨斯诺的叙事风格。

  • 标签: 形成因素 研究对象 内在规律 报告文学创作 艺术表现力 叙事风格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果戈再度成为俄国文化界关注的对象。在该时期众多的评论中,作家、政论家、哲学家瓦·罗扎诺夫的系列论述视角独特,他将果戈描绘成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的天才,揭示出个另类的果戈,很值得我们去认识。

  • 标签: 罗扎诺夫 果戈理 俄罗斯文学 现实 历史
  • 简介:笔者将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和这对姊妹篇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小说暴露了作家这时期真实的内心世界:"布克"和"雪虎"不同的生命轨迹构成的命运之"圈",正是作家内心世界里精神追求与生活追求之间矛盾冲突的折射,"布克"代表着作家激越的精神追求--对社会和统治者的叛逆反抗,对自由、独立、尊严的追求,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雪虎"则表明了作家的生活态度--压抑本性、适应环境,做生存竞争中的成功者.作家内心世界里这矛盾冲突源自其同时信仰了几种相互矛盾的哲学和社会观,作家至终也未能挣脱这矛盾之"圈".

  • 标签: 作家 动物小说 杰克·伦敦 内心世界 《荒野的呼唤》 生命轨迹
  • 简介: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石黑雄小说中的"音乐"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为现代小说的"音乐"进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晚唐小品文作家陆龟蒙的自传小品《甫里先生传》《江湖散人传》,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坦露个人志趣情怀,描写脱俗逸行,以彰显自我,标榜个性。同时,这两篇小品也促进了自传小品的发展;大体而言,《江湖散人传》肇开自传小品中采用虚拟问答之先路,《甫里先生传》则是史实性自传的写实与文学性自传的虚构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尽管仅为二篇,但无疑在自传小品发展史中占有席之地。

  • 标签: 陆龟蒙 自传体小品 《江湖散人传》 《甫里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