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开宗明义:"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文人才士,大多风流倜傥、潇洒多情。与少女怀春的含蓄羞涩相比,对于男士单相思情态的描摹则更多神魂颠倒、痴迷狂热的风味。一、热切思慕爱情是一种激情,它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瓦西列夫《情爱论引言》,三联书店1997年版)。年轻小伙一见到青春靓丽的女性,

  • 标签: 男士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中国古代诗词 三联书店 单相思 少女
  • 简介:在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背景下,经典童话的改写盛极一时。作家们从经典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在形式上对单一叙事模式进行质疑,在主题上揭示文学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本文以库弗的《威尼斯的匹诺曹》为例,以消费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的精神控制、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泛娱乐化、以及人本性的虚假解放等问题。

  • 标签: 《威尼斯的匹诺曹》消费主义 精神控制 泛娱乐化 虚假解放
  • 简介:在16、17世纪的英格兰甚至整个欧洲,占星学是大众普遍接受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到天体、星辰的比喻和占星学的相关知识。但是随着某些天文现象(如新星的出现、彗星、流星雨等)的突然出现,其发展出现了巨大转折,古代占星学逐渐没落,而现代天文学则慢慢发展起来。本文拟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天体星辰表达,指明莎士比亚对占星学的怀疑态度以及对新科学——天文学转向——的支持。

  • 标签: 占星学 天文学 莎士比亚
  • 简介:在《奇思妙想》中,约翰·巴思对当代文学的主题关注至少包括三层含义:首先,他将当代文学主题植入文化史语境中来考察,通过指涉多个文学人物来表达对现代主义鼎盛期的看法,并演示了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当代文学的状况.其次,他在虚构关于奖项的镜像模仿中表达了他对文学奖项所持的悲观态度.再次,他用戏仿和自我戏仿来评价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评论界对小说的各种评论以及巴思本人的文学理论,进一步论证小说是一部当代文学状况的批评,巴思的当代文学在文本中清晰可见.

  • 标签: 《奇思妙想》 约翰·巴思 当代文学观 文学奖项
  • 简介:雌雄同体(androgyny)这个文学构想是伍尔夫研究,尤其是《一间自己的房间》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从三方面讨论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点的重要影响,指出伍尔夫在对雌雄同体的界定上很大程度受到了柯勒律治的影响,阐释柯勒律治与伍尔夫雌雄同体的基础都是性别与灵魂之间的对应性,但伍尔夫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使其丰富和发展了柯勒律治的雌雄同体,梳理了出现在柯勒律治与伍尔夫作品中具有雌雄同体特质的典范作家,指出伍尔夫在此点上与柯勒律治观点的相似性。

  • 标签: 柯勒律治 伍尔夫 雌雄同体
  • 简介:研究一个民族的生死为何,对观察其社会思想与精神层次有着重大意义。阿拉伯民族蒙昧时代的文学作品,也时常流露出对死亡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看法,这可以作为当时阿拉伯民族思维的一个折影,虽然历史上这个民族当时还没有将生死作为哲学问题而系统考虑。

  • 标签: 蒙昧时代 悬诗 生死观
  • 简介:内容摘要荷尔德林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在主题和人物设置上都体现了对立。本文首先分析影响荷氏对立统一思想的精神史背景,然后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三组对立关系:1、主人公许佩里翁与朋友阿拉邦德和恋人狄奥蒂玛之间对立的人物设置2、以《命运之歌》为代表的众神与人的对立关系;3、古希腊雅典人与现代德国人的对立关系。

  • 标签: 荷尔德林 许佩里翁 对立观 对立统一 人物的对立设置
  • 简介:在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众多研究中,关于“童性”的研究确少有涉及,但它却对小说人物的塑造与主题的拓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着重开掘从老人与曼诺林的关系、老人在海上航行时的自言自语以及梦见的狮子意象中体现出来的“童性”,并探讨其体现出来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运用“反延伸”的文化理论,结合海明威的人生经历进一步探寻“童性”的根源所在。

  • 标签: “童性” 心灵童话 人与自然 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