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莎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败诉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含血肉"观念普遍认同,或者说集体无意识默许,其中隐含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身体观重大转变西方文化中,随着现代人体解剖术出现和发展,传统血肉相通身体观逐渐让位于血肉分离身体观。这种转变在包罗万象莎士比亚作品中留下了大量文本踪迹,其中既有"四体液说"和放血疗法明确话语,也有维萨里《人体构造》影响和哈维血液循环说先声,而鲍西亚扭转剧情判决则成为两种身体观象征性分界。

  • 标签: 莎士比亚 夏洛克 血肉相通 血肉分离 身体观
  • 简介:自进入互联网时代,草根博客兴起我国掀起一股创作民主之风。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国网络草根博客文学发展基本规律,追寻新传媒平台下文学样式与传统文学关系,即草根博客文学传统文学基础上发展转变和对文学本源回归。互联网媒体时代中,文学出现元素和发展,而新媒体文学形式必将与传统文学汇成一支,对文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媒体文学 草根博客 传统文学 创新发展 本源回归
  • 简介:学术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中国创立和全世界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成形可以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一个典型案例。比较文学中国派从提出得到初步拥护到遭遇部分人反对,其间论争过程正是比较文学中国派学术创新过程。反对中国提法其实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做法,其结果是使比较文学中国派仍然处于学科“失语”状态。欧洲,法国学派正是因为有着强烈学科意识才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和法国学建立,因此,比较文学中国建立是完全必要中国提出并不就等于完成了学术创新,还必须找到学术创新路径。中国提出“跨异质文化”、“跨文明”、“失语症”、“变异学”、“文学他国化”、“西方文论中国化”等命题正是学术创新具体路径,也是学术创新具体表现。学术创新既不能排斥西方,也不能排斥中国,要以我为主现实基本问题上找到学术创新基本点,同时,在学术方法上要有创新。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全球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国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创新不仅是对比较文学贡献,同时,创新思路和方法、路径上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也是一个很好借鉴。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第三阶段 学术创新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世纪反思与前瞻赖干坚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心目中已成为国际上最富于权威性大奖,获奖者荣耀似乎比获得奥运会金牌还要高。十几年来,中国体育健儿奥运会中夺得多枚金牌,为国争光,大振国威,而诺贝尔文学奖,却至今还未打破零记...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 中国文学 托尔斯泰 世纪末 《日瓦戈医生》
  • 简介:中国乔伊斯研究始于20世纪20代,可以查到最早记载是1922茅盾先生在第13期11号上发表介绍乔安斯短文,在此后将近30(1922-1949)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乔伊斯研究一直限于茅盾这样"杂碎"似的介绍,茅盾、徐志摩、郑振铎、赵景深、徐霞村、周立波、费鉴照、杨昌溪、汪惆然等人多半没有真正读过乔伊斯作品,他们只是向当时中国文坛提供一鳞半爪消息报道类文字.

  • 标签: 中国乔伊斯研究 茅盾 研究状况 研究成果 美学研究 哲学研究
  • 简介:多年以前,当人们讨论起21世纪汽车时,无一例外地它们配置了如火箭或者宇宙飞船男B样外壳,以及原子能、太阳能之类强大与便捷动力。现如今,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已不再是不切实际代名词,2010北京车展上概念车,如一场视觉盛宴,把多年前人们汽车幻想一一实现。

  • 标签: 北京车展 概念车 视觉 21世纪 宇宙飞船 原子能
  • 简介:现在流行关于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说法存在许多可疑之处,该概念现在重要价值与地位也使人们忽视其起源探究。通过细读原始文本不难发现,“文学性”并非雅各布森刻意提出一个概念,也并未俄国形式主义者广泛接受,其与“陌生化”关系同样系后人建构。我们当下“文学性”使用更多是源自20世纪30代汉语中使用,以及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论时选择性误读。

  • 标签: 文学性 雅各布森 概念起源
  • 简介:古籍文献浩如烟海,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必须熟悉、掌握善于利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20世纪90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播方式变革,检索工具也发生了质变化,由纸质文本检索逐渐转向电子文本检索。本文主要介绍传统纸质文献检索工具书及其检索途径和方法,电子古籍文献检索容另文介绍。

  • 标签: 古籍文献 检索工具书 索引 目录 辞书
  • 简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勃朗宁文字为生,却将音乐放在高于文字等表意手段位置。本文从今人角度回视他这个偏向,勾勒其中哲思成分,以期学界现有的论述做一点补充。

  • 标签: 勃朗宁 音乐 意义
  • 简介:列维纳斯发现'无限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斯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这让人发抖理论做了某种程度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全球化日甚一日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
  • 简介:我们为何惯于诉诸民族标签与地理坐标(如“爱尔兰最佳当代诗人之一”“一位美国五十诗人”“1927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等)来讨论诗人之作品?面对地缘政治分析来把握当代诗歌潮流,本文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形式存在诗歌与民族想象之间难以调和、甚至是相互对立关系。作者讨论围绕75位英语母语诗人民族归属等问题所做出回应展开。文中涉及访谈均为本文作者及其同事《解读伟大创作——例》题,于2013—2015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资助下共同采集完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以当代主体民族身份认同这一历史使命问题为着眼点,将访谈中部分选段作了情境化处理,从而使整篇论文上升到前沿社会学研究所关注层面(布鲁贝克、卡萨诺瓦和马莱舍维奇等学者均聚焦过这一问题)。正是诗歌语言本身找寻性本文研究提供一枚试金石,继而引发了作者“更从何处觅诗源?”探问。

  • 标签: 诗歌 归属感 召唤 特质
  • 简介: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开始出现一种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既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有千丝万缕联系。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然后再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人物概念历经"人"、"人格"、"人影"和大写"入"转变人物概念看似回归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概念过程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实现超越,主要表现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兼收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人物刻画手段,塑造兼具内在和外在特征、富于立体感小说人物,凸显20世纪70代以来美国小说创作走向。

  • 标签: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 人物概念 人物刻画
  • 简介:我国东方各国文学研究翻译、评论已有近百历史.中国国内,东方文学这门学科学科定义上有着特殊位置.1998教育部二级学科进行大规模整合,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合并,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原有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二级学科整合,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而这门学科核心课程"世界文学"(外国文学)传统意义上约定俗成地分为东方文学和欧美文学两大部分.

  • 标签: 中国 东方文学 研究综述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 简介:针对女人在父权制下主体地位丧失以及女人系谱在父权制下缺席现象,伊丽格瑞批评弗洛伊德有关女性性欲两种有限模式发端,提出"双唇"意象来女人性欲形态进行肯定建构,展现女人系谱缺失来呼唤女性话语实践,以此走向女人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之途.这是象征秩序领域一种乌托邦式美好呼吁和探索.

  • 标签: 露茜·伊丽格瑞 法国 女性主义 自我发现 心理学 性欲
  • 简介:作家最怕事,就是写故事不知从何处下笔,对着白纸发呆。而他们绞尽脑汁写出来开头,又总被心急读者匆匆掠过。奥兹看来,故事开头是应当细读,它是作者和读者订立合同。这合同有时暗藏玄机,有时是蜜糖陷阱;有时循循善诱,有时令人望而却步。

  • 标签: 故事 开头 读者 合同
  • 简介:"现实主义翻译"理论20世纪俄国文艺学派提出重要理论观点.它对当代翻译研究文化学转向,以及翻译政治批评范式建立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考察该理论内涵和学术立场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文论其核心概念"艺术现实"和"历史现实"等进行分析,指出"艺术现实"与"历史现实"非对应性以及它自身非单值性,正是影响其"历史现实"、"原著艺术现实"和"译著艺术现实"三者等值关系成立原因所在.

  • 标签: 现实主义翻译理论 现象学 艺术现实 学术立场 历史现实 非对应性
  • 简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纪念大会暨‘30中国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58月17日至19日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高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150余论文或发言提纲。本次会议全面总结我国30来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宝贵经验,展望今后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新方向,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东北师范大学 周年纪念 日至 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