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 标签: 恩仇 忠奸 惊险
  • 简介:胡适首先发现了遵宪的《山歌》的价值,其《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首开文学史推崇《山歌》之先河,他的观点不断地为后人引述和发挥,导致近百年来《山歌》成为遵宪所以被视为白话文的先驱者的一个标志。可是,《山歌》是遵宪自作,还是采集而来的?《山歌》是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利用民歌来革新诗体的贡献吗?为何遵宪同时代人所不曾读赏的《山歌》却被胡适大力推崇?有必要回顾和反思《山歌》的具体情形及其被推崇的缘由,以了解遵宪在怎样的历史情境下被推崇的。

  • 标签: 《山歌》 黄遵宪 胡适 “我手写我口”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明显形成了一种多元融合姿态,新生代作家群即是在此景之下应运而生。作为一支长期以来不能得到足够重视的海外华文文学,马华文学开始在文学史上做起了时代的“弄潮儿”。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评论家就是以狂放不羁、怪异多端著称的锦树,在他尖锐的笔锋下,不仅以咄咄逼人、狂放不羁的创作姿态严格地审视了马华文学的发履隋况,并且亲身参与创作的实践。本文从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出发,着重研讨其小说叙事的“真与幻”的艺术策略与风格特征。

  • 标签: 黄锦树 梦境 历史叙事 政治性 寻根书写
  • 简介:有首诗这样写道:"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要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我们不会认识这位佳木斯的"最美女教师"丽莉;要不是她在生死关头的那一推一拉的壮举,我们不会知道这位活泼可爱的80后女孩是如此的高尚而美丽.

  • 标签: 冰雪容 容玉作 张丽莉冰雪
  • 简介:炜的文字是高贵的。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高原”作为这个专栏的收束,皆因我对炜文字的热爱。不同人对文学之理解,难免山高水远。面对同一作品,有人眼里韶华胜极,有人满怀心绪飘零,所谓冷暖自知。炜之文学信仰,契合我少年时代的文学的梦想。因幼年病弱,世界于我,多少有些远意,

  • 标签: 理想主义者 张炜 高原 精神 少年时代 文学
  • 简介:兆和与沈从文新婚之际创作的小说《费家的二小》与《边城》,在诸多方面显示出同中之异,文章从人物形象、主题、结局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作品中的人生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 标签: 人物形象 爱情 凄美
  • 简介:立“格韵说”,上接魏晋以来以格、韵论诗传统,下启近代诗学的革新意识,对清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唐宋诗之争进行分疏和整合。他以唐宋诗精神气质为基础,吸纳同时代学术思想、诗歌文化理论精髓,汇入历史意识和生命的诗情,为新学j中击下中国传统诗歌树立美学典范,以回应诗歌的未来路径问题。“格韵说”诗学的价值取向已突破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的范围,成为具有文化观照和思想深度的文化诗学。陈立也正是通过赋予传统诗学以更丰富的时代新义,从而实现了传统诗学的近代转型。

  • 标签: 格韵 同光体 文化危机 诗学转型
  • 简介:以“男色家”自居的岛由纪夫,其男’眭美学观与军国主义立场密不可分。然而,作为岛由纪夫青春后期的作品,《禁色》显然跳脱出《假面的自白》《爱的饥渴》单元同性恋的性学主张,其性向架构更趋向于“酷儿理论”中巴特勒所持的表演性、无连续性、可变的和过程的。本文试通过分析《禁色》中“俊辅”和“悠一”这两位体现作者对立意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深入理解岛由纪夫解构固定“性别主体”的性政治主张。

  • 标签: 三岛由纪夫《禁色》酷儿理论 巴特勒 双性恋
  • 简介:本世纪以来,认知诗学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深入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筹)将于2013年10月31日一11月3日在重庆召开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PeterStockwell,MarkTurner,GeoffHall(LanguageandLiterature主编),JoannaGavins,GerardSteen,ElenaSemino,ElenaSemino等国外知名学者将应邀与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知名学者 外国语大学 诗学发展
  • 简介:文章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崇尚和谐社会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内涵的详细分析,指出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独特而又充满了生态审美意识的。而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来营造和谐社会,主张家庭成员之间要尊老爱幼,晚辈要孝敬长辈,要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社会则要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社会成员能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机会,以及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 标签: 壮族 麽经 布洛陀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