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纳西文化虽为庞德《诗章》的一个亮点,却未见有人加以文化解读。庞德根据英译纳西经典与两位纳西文化圈内人的诠释,在《诗章》续篇《诗稿与残篇》中创作了纳西诗篇。这些诗篇将纳西经典中的殉情女子与离世的意象主义诗友杜丽特尔叠加,表达诗人对自己与杜丽特尔一起发动的意象主义运动

  • 标签: 中的突破 庞德诗稿 残篇中的
  • 简介:徐訏在青年时代表现出激进地改造、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企望的同时,又超越艰难时世倾心构建一个"爱"的乌托邦,而且这种浪漫主义的构建诉求一直延续到他晚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的阶级斗争、民族危机要求全部的文艺必须服从于紧迫的社会政治革命的情势下,徐訏逃离了主流的话剧思潮和运动,以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爱与愤。

  • 标签: 愤与爱 无政府主义 国民性 婚恋观 人性
  • 简介: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斯》展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城邦的阶级斗争形势,从而引出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马歇斯自取灭亡的悲剧。剧作家对贵族阶级代表人物马歇斯持冷静的批判态度,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

  • 标签: 莎士比亚 悲剧 马歇斯 双重放逐
  • 简介:近年来,法国文学批评界积极探索,不断突破,形成了“可能性文本理论”,且影响渐盛。该理论由法国学者马克·埃斯科拉、苏菲·拉博等学者在米歇尔·夏尔、皮埃尔·巴雅尔、雅克·杜布瓦、斯坦利·费什等人的学说基础上形成,包括一系列理论主张及其指导下的批评实践,它再次对作者权威性和文本同质性提出了质疑,主张从“可能性”角度而非现实角度去考察文本,将阅读与批评的重心从论证文本必要性转移到拓展文本和文学潜力上来,强调文学批评活动具备元文本与超文本双重维度,为审视作者、文本、读者、创作、批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不同视角,有可能对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实践甚至写作实践都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 标签: 可能性文本理论 埃斯科拉 文本潜力 批评双重维度
  • 简介:余华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由不胜任的启蒙者陈先生、庸众许阿三们及傻子来发等三重维度展开非典型启蒙寓言,分别在现实和审美层面展开对启蒙的呼唤和反思,达成对现实世界的双重批判。

  • 标签: 启蒙 寓言 非典型 现实批判
  • 简介:<正>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个达到世界高度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站在拜伦和莎士比亚两位巨人的肩上才取得成功的。拜伦的诗作曾激发了普氏磅礴的浪漫诗才,莎氏则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两者结合的创作方法上给予普氏以巨大的影响。(从总体看来,莎氏对普氏的影响大于拜伦)很久以来,我国的有关研究者只注意研究拜伦对普氏的影响,却忽视了莎氏。近年来,我国有人开始研究莎氏对普氏的影响,但却又基本上是复制和发挥苏联有关学者的片面观点,即认为莎氏对普氏的影响只在现实主义方面,

  • 标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双重影响 创作方法 研究者 作品
  • 简介:从7月开始,著名艺术家田太将带着他的观念摄影新作《7010》在上海做首展。田太对这套系列作品的阐释是:以图片方式.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并长期关注人类的终极问题,呈现的是人类消失或者地球毁灭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人类文明的遗迹。

  • 标签: 上海 人类文明 观念摄影 终极问题 艺术家
  • 简介:自从1987年决定举办首届戈宝文学翻译奖评奖以来,全国各地外国文学刊物在认真选拔的基础上,积极地向我们推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候选译作,并负责地附上了编辑部的评语。随后,我们约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外文系的专家,对推荐来的译作及原文,逐篇进行审核、鉴定,接着又召开评委会会议充分讨论,最后由评委投票评出分语种的获奖名次。现将评比情况公布如后:

  • 标签: 外文系 戈宝权 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译林 贾瑞
  • 简介:本文试论艾略特诗歌中现代主义话语的三个重要建构因素:美学方面对古典范式与浪漫主义的传承容纳;现代主义诗歌话语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因素;主体话语在形式与欲望的矛盾中的建立过程。

  • 标签: 古典范式 浪漫主义 话语权 政治经济学 秩序 欲望
  • 简介:从古希腊悲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卡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怜悯和恐惧的基本尺度;从古希腊喜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卡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愉悦和笑声的重要砝码。基于此,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卡塔西斯”是一种“平衡协调”的叙事伦理批评原则。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文学与社会、审美与功用、创造与批评等方面的辩证理解,也是对古希腊叙事艺术的一种重新阐释。

  • 标签: 卡塔西斯 亚里士多德 平衡协调 叙事伦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