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唐诗中称引屈原及化用其辞赋文句意旨之作甚众,通过检索《全唐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诗歌的屈骚接受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新视角。藉此通道,本文意在考察比照中窥测唐代诗人接受屈骚的种种具体情状。

  • 标签: 唐诗 屈骚 接受 定量
  • 简介:《论语》《孟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历经千年发展沉淀,在当前社会仍有其历史惯性以及影响力,从中深刻挖掘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对于正在逐步深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 标签: 民本 无讼 社会保障
  • 简介: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建国后前30年索尔·贝娄作品被排斥在阅读和研究视野之外。后30年来,我国对索尔·贝娄小说研究经历了开创、发展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对贝娄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成果丰硕。其中,形式研究成为我国迥异于国外同期贝娄研究的中国特色,但我国的贝娄研究尚未能参与国际对话,成果的原创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索尔·贝娄 小说研究 历史考察
  • 简介:<正>在伸出海湾蓝色海水中的小岬角上,今天可以见到一座煤矿的地面建筑的残迹。红砖上抹了白石灰的一座座高大的烟囱,耸立在一个个凋败的机器棚顶上,棚里给铁锈侵蚀的机器一动也不动地坐落在柱石上。活塞早已不在汽缸中来回抽动了,巨大飞轮象是陷在遭到岁月剥蚀的矿山废料堆中似的停止了转动。在那更高处,井架俯临浩渺无垠的大海,它那

  • 标签: 柱石 矿工 地面建筑 矿井 大飞轮 巷道
  • 简介:<正>§,从作品的沉浮和文艺理论界情况,审度观察作品的立脚点和切入问题的角度米·亚·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开始创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第一部(第一至三卷)和第二部(第四五卷),立即引起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对作者、作品的阶级性和思想倾向等问题展开争论。第三部(第六卷)的发表经过了众所周知的一番波折,但到1932年终于出版。第四部(第七八卷)于1940年出版。从1940年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趋向于作肯定性的评价。次年获斯大林

  • 标签: 肖洛霍夫 作品 思想倾向 文化 斯大林 俄罗斯
  • 简介:禅让传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天道观念密切相关。本文借助近年来学界新思想史研究的思路,主要以《史记》为文本进行内外考察,力求梳理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禅让传说与古代思想史的关系。

  • 标签: 禅让 传说 天道 《史记》 新思想史
  • 简介:<正>近十年来,苏联的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一流派研究文学过程和文学作品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作“综合研究”。该方法于七十年代一经形成,在十年中已相当清晰地确立了它的基本原则,并不断积蓄力量,就目前预测,估计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 标签: 综合研究法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十八世纪 红楼梦 七十年
  • 简介:以数字入诗,也是作诗一。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诗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以增加诗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诗,次韵为诗,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在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主办的《国文月刊》中,大学国文教育改革、大学中文系改革的讨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语体文入选大一国文教材、中文系的改革目标、中文系开设新文学课程以及中外文合系等主要话题。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对现代文学(新文学)与现代大学之间关系的相对系统的讨论及部分实践,是在战时西南联大起程的,这是对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坚守与制度性拓展。

  • 标签: 西南联大 《国文月刊》 白话新文学
  • 简介:鲁先生(1915-2002),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标签: 阴法鲁 文学研究 音乐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1939年
  • 简介:徜徉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国第一栋零碳建筑物格外显眼。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了解到节能排碳的新能源技术。步入馆内零碳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以八色鸟、朱鹭等濒临绝种的保育物种为创作主题的瓷器。这些永久记录自然生态美好的原创者,正是华人瓷艺品牌蓝瓷。

  • 标签: 新能源技术 创作主题 自然生态 建筑物 世博园
  • 简介:《庄子》作为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从审美的角度对“真”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天贵真”的命题,将“真”作为人生与艺术的最高境界——“真”美之境。书中对“真”的美学阐释与庄子所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下,才能真正理解“真”美之境的思想内涵。

  • 标签: 《庄子》审美 法天贵真 “真”美之境
  • 简介:<正>对希腊悲剧的起源,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如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悲剧源自阿提刻农村在节庆中关于死亡等悲伤事件的严肃表演;悲剧起源于酒神祭仪时的酒神颂歌,等等。现在一般人都采用后一种观点。可能是由于后一种观点更符合悲剧起源的实际,更接近于生活本身。在进一步分析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仪的具体情况的时候,有一个因素值得重视,这就是人的心理因素。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仪的酒神颂歌。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希腊地中海各岛屿、在埃及、叙利亚和印度等地到处传授酿酒的方法,赢得了许多人对他的崇拜。因此,他的神庙遍及各地,每年人们都要举行酒神祭仪。希腊自然更为突出。酒神颂以狄俄倪索斯的遭遇为题材,内容都是歌颂狄俄倪索斯的。我们不妨从希腊酒神祭仪的仪式来分析一下人们的心理因素。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人们在描述这种酒

  • 标签: 心理因素 酒神祭仪 希腊悲剧 起源 队列 音乐精神
  • 简介:王国维认为构成戏曲概念的规定性有四大要素,即歌、舞、演(代言体、扮演)、故事,四者缺一即不构成戏曲。而戏曲之兴,始于歌舞;歌舞之兴,始于古之巫。屈原《九歌》恰是巫觋祭神之作,其中多数作品有歌有舞,有明显的扮演,有鲜明的故事情节,而《湘君》《湘夫人》两篇作品除具备这些戏剧因素之外,还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和表演性,其实已然存在了后世戏曲的萌芽了。

  • 标签: 《湘君》 《湘夫人》 戏剧因素 歌舞 扮演 故事性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阿Q正传》借鉴了显氏小说《胜利者巴尔代克》,作为阿Q形象的核心意义的精神胜利表现出与巴尔代克的异质同构。虽是取法显氏的小说,而阿Q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文本对显氏文本的否定的互文性关系,显示出对显氏的借镜与超越。

  • 标签: 《阿Q正传》 《胜利者巴尔代克》 精神胜利法 异质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