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第一篇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小说。它被收入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并列为篇首,一直以来《狂人日记》被评论界认为它是鲁迅向“吃人”的旧社会和封建文化发出的第一声强有力的呐喊。其实,在这篇鲁迅小说创作的开端性作品《狂人日记》里已隐约涵盖了他一生小说创作的个性主题——反叛与绝望。

  • 标签: 《狂人日记》 呐喊 鲁迅 小说集 吃人 创作心理
  • 简介: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审美观念与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充分地表现出超越既往与凡俗的审美现代性品格,具有了现代性本质特征,具备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必备的品质。

  • 标签: 审美品格的现代性 经典性
  • 简介:10月2日:今天我第一次打了我老婆尼彩!我要为以后一代代人记下这一重要事件,因此我开始写日记,并自豪地写下这开篇第一则日记.我打得不重,真的,一点也不重.我张开手掌在她头上拍了几巴掌,但那也足已使她晕头转向了.然后,我殷勤地拉她到椅子上坐下,向她表示我不是因气愤而惩罚她."为什么打我?"她问,眼角里细细的泪花在闪烁.

  • 标签: 《大丈夫日记》 美国 哈里·马克·皮特拉克斯 日记
  • 简介:晋唐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节,唐人多于此日剪赠花胜、出游登高、集会游宴、赋诗唱和,人日遂成为唐人节日诗的重要题材。唐人人日诗多表达对新春的迎颂,对来年的美好祝愿,也兼有怀人之思。这些人日诗不仅透露出独特的人文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到唐诗已渐呈律化之势。

  • 标签: 唐人 人日诗 独特内涵 律化倾向
  • 简介:天大雨,早吃高太守饭。午后冒雨登程,赵先生、徐小汀、施毅斋,送至舟中而别,约十日内有美人看,当再来也。

  • 标签: 手抄本 日记 袁枚 美人
  • 简介:辰刻金门、集高、华岑松、张春济,皆来送行。命霞裳写一札与阿运台,道谢辞行,并说周、华、吴三君事。巳刻起身,发行李过关。吃钱五世兄早饭,色色皆精。饭后至戚家看花园,又至王五官家,见其老人、女儿,又至施三官家,见其太夫人,然后下船开行,风小顺。

  • 标签: 手抄本 日记 袁枚
  • 简介: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情节方面的特征违背了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福斯特等著名学者对情节的定义.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反情节"的小说.当代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希尔兹发表于1993年的获奖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情节"的后现代小说.该作用每章各部分之间和各章之间的事件安排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非连续性和碎片性特征,从而起到了重要的"反情节"的作用.此外,文学拼贴画的大量应用更加有效地加强了这一效果.

  • 标签: 情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小说 当代 女作家 福斯特
  • 简介:钱锺书先生最早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可以追溯到他读中学的时候。在桃坞中学上初中时,钱锺书就常被校报约稿,情急之中就以自己的读书笔记应付。这是钱锺书一生常用的写作方式,这里还不知道他有没有形成写日札的习惯。就目前所知,《〈复堂日记续录〉序》恐怕是钱锺书最早有关日记的文章。写作此文时,他方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取清华,尚未北游。

  • 标签: 钱锺书 日记 札记 杨绛 写作方式 读书笔记
  • 简介:3月14日,一年一度的莱比锡图书奖(PreisderLeipzigerBuchmesse)在莱比锡书展上揭晓并颁发,德国作家戴维瓦格纳(DavidWagner)凭借今年2月刚出炉的最新小说《生命》(Leben)摘得桂冠,收获15000欧元奖金。戴维瓦格纳,1971年4月出生于德国小城安德纳赫,后在波恩长大,在波恩、巴黎和柏林等地多所大学就读文学和艺术史。瓦格纳有丰富的国外经验,曾在罗马、巴塞罗那和墨西哥城等地生活了很长时间。

  • 标签: 《生命》 莱比锡 图书奖 获奖作品 感谢信 述评
  • 简介:朝鲜诗人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随朝鲜使团出使中国为背景,再现了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社会风貌和宗藩外交制度下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与差异。作品以写实笔法描绘出“辽东一山海关—北京”驿路上的中国北方生活图景,其中对外交仪节的记录、风物民俗的观照,以及文化交流的叙述,均透过“他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完成,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深入研究18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了解中朝文化交流实况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18世纪 中国《老稼斋燕行日记》 朝鲜诗人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