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一部电视剧走红之后,有时会被改写为小说出书。有弟子及友人提及我当年曾将戏曲改写为小说,因用笔名出版少为人知,认为那项工作颇有意义,不妨做些回顾。为响应此一建议,乃成此文。

  • 标签: 改写 戏曲 电视剧 小说
  • 简介:戏曲语言的研究,人们一直侧重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而且往往是就具体作家、作品作出分析,如说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本色、当行,王实甫的杂剧语言绮丽如“花间美人”(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而鲜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戏曲中的民俗语言如口彩语、咒语、称呼语、詈语等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做一尝试,对戏曲舞台上广泛存在的口彩语所关涉的具体内涵做一简要论述。

  • 标签: 戏曲舞台 口彩 《太和正音谱》 杂谈 戏曲语言 作品语言
  • 简介: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与“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近代戏曲教育 科班 学校
  • 简介:20世纪戏曲史料掌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本文通过对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概括论述,既展示了百年戏曲史研究的整体特色,又对我们准确理解和认识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价值与特质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和导引作用。

  • 标签: 20世纪 戏曲史 史料学
  • 简介:元明戏曲作品每每写及古俗中的抛绣球择婿事象。作为一种风俗文化的母题,剧作描写客观地反映了它的细节、内涵、旨趣及作用,由一个侧面透示着社会历史生活的印记。对此类母题予以考察,有助于开阔戏曲学研究的视域,对构建"戏曲民俗学"交叉学科不无启迪意义。故本文不揣浅陋,摭其数端,略加考索。

  • 标签: 元明 戏曲 抛绣球 母题学
  • 简介:元代是北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也是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时期,南北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促使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发生变化,北方的杂剧繁盛并传播到南方与南戏相互影响。本文从南北文化融合角度,论述了在北戏南移之后,与衰微的南戏得以相互碰撞与交融,并发生嬗变,以及这两种本质相同却在形式上有区别的戏曲艺术形态,在北戏南移碰撞与交流中产生的几种变化,以此说明元代南北交融与戏曲产生微观变化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文化交融 北戏南移 嬗变
  • 简介:尽管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面世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它的价值还远未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肯定。相比之下,治小说史者比治戏曲史者更多地利用了该书,比如鲁迅先生就肯定它“取以检寻.颇获裨助”(《小说旧闻抄》自序),其《小说旧闻抄》借鉴吸收了不少《小说考证》所提供的史料,其后孔另镜的《中国小说史料》以及后来朱一玄先生的系列小说资料汇编也都囊括了《小说考证》中的资料并进一步丰富充实。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将此书当作一部小说资料方面的书籍。

  • 标签: 中国小说史 资料汇编 系列小说 考证 拓荒 中国古代戏曲
  • 简介: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因时间、文化背景及美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与艺术特色。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悲剧精神,但不是西方文艺理论意义上的悲剧。中国古典戏曲具有圆形结构的特点。单纯地用西方悲剧或喜剧定义评价中国古典戏曲是不合适的,应该运用中国古典美学观念来评价中国古典戏曲的美学特点及其成因,这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戏剧及中西方悲、喜剧异同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古典戏剧 圆型结构 悲剧 喜剧 文化 比较
  • 简介:在汉语语汇中.“一枕黄粱”已经成为“美梦”的代称,更常见的,人们则把“黄粱”与“美梦”并称,是为“黄粱美梦”。以“黄粱”代指“美梦”的说法本源出于“黄粱梦”的典故,它借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以“世代累积”的形式丰富、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文学母题”。就戏曲而言,最著名的作品有马致远的《黄粱梦》和汤显祖的《邯郸记》,而马、汤二人又分别是元、明两代著名的戏剧家,他们的戏曲作品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戏剧成就,具有反映特定时代的特殊价值。所以,对这一母题进行研究,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文学母题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文学史 马致远 文学样式 汤显祖
  • 简介:有别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流行的女性形象和“大团圆”结局,清代小说戏曲中出现了一批“不婚女”形象,她们各具特色,却殊途同归——不婚,按其缘由大致分为五类加以具体分析。“不婚女”形象的出现是作者艺术上的创新、小说戏曲发展上的必然,也是时代风潮的反映,体现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标签: “不婚女”类型创新求实 自我觉醒
  • 简介:昆曲《血手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以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处理并表现外国经典戏剧题材的成功案例之一。其主题并非传统昆曲擅长的题材,但它对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传统的韵味和艺术特征。本文以《麦克白》和《血手记》的舞台视频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古典戏曲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血手记》在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 标签: 《血手记》 《麦克白》 人物塑造
  • 简介:本书收集了奥姆斯特德对于纽约、蒙特利尔、伯克利校区和伊利诺斯州沿湖郊区等景观的设计提议。从中可以看出他因地制宜,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城市社区建设的设计理念。北京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的教授俞孔坚为此书撰写了导读。在城市发展的今天出版此书,

  • 标签: 美国城市 文明化 城市社区建设 伊利诺斯州 城市化发展 蒙特利尔
  • 简介:语法通常包括实词虚化和短语词汇两个过程。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一齐”由并列关系的词组虚化为副词的过程。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阐述了“一齐”语法的历史成因。通过考察发现,“一齐”的演化是韵律、语法、语义协同作用的结果,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语义产生变化,韵律则使处于稳定音步中的两个并列成分被“桎梏”起来,逐渐词汇。语义的演变,也可以改变句法位置,由于“一齐”常放于形容词和VP之前,使其具备了副词的语法功能。

  • 标签: 一齐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文学的典范之一。本文利用狂欢视角从形式层面的狂欢元素切入,解读《皆大欢喜》喜剧中的复调、双重性和语言的狂欢等狂欢特征,指出该剧对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重审,颠覆了既有秩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 标签: 戏剧 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 狂欢化 巴赫金
  • 简介:说到山,人们自然就想到一千多年前刘禹锡《陋室铭》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似乎有山就有神仙,有神仙就有灵气,有灵气就有名气。

  • 标签: 刘禹锡
  • 简介:王伟就是这样一个精力旺盛、勇于尝试的人,他说多元的事业让他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从他的谈话中,你总会感觉到他对所有事业的热爱,如此地乐此不疲。

  • 标签: 多元化 王伟 战场 事业
  • 简介:本次大赛是中国网络文学评论队伍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参赛文章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优秀青年学者对网络文学的研判颇有深度,而有些文章的理论思维、学术视野、艺术判断力还显得有些弱。本次大赛学院参与的热情明显高于民间,这是网络文学批评逐渐被主流接受的重要信号,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网络文学批评如何不被狭隘和小圈子,如何体现出大众文化的广泛性和群众性,特别是如何在传播新的网络文明,构建新型文化等新的历史课题面前有所作为。

  • 标签: 网络文学评论 评论视角 理论视点 群众性
  • 简介:"阿姨"语义由亲属称谓泛化为社交称谓,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社会文化视角解读"阿姨"语义泛原因,明晰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对"阿姨"语义泛的影响。

  • 标签: “阿姨” 语义泛化 社会 文化
  • 简介:三星、索尼与TCL的品牌全球比较在跨国公司强势品牌成为全球经济主体的今天,一个后发展经济体的本土品牌,如果没有坚持自有品牌价值主张的气质,很容易出现“拉美化”。“弱势地区能否出现全球性大(品牌)公司7”科尔尼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明,像汇丰(中国香港)、索尼(日本)、三星(韩国)、塔塔(印度)这些产生在后发展弱势地区的大企业,有一个共性:都有在跨国品牌垄断压力下创建自主品牌的勇气与恪守价值的信念。

  • 标签: 全球化品牌 原点 支撑 跨国公司 价值主张 品牌全球化
  • 简介: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化为妖妇型与天使型两个类型,男主人公受到了妖妇型女性肉体的吸引,但又对自己在性(性别)上的被动地位感到屈辱,因而会通过自我忏悔或惩罚来否定她们;天使型女性的单纯与同情安慰了男主人公孤寂残缺的心灵,净化了男主人公邪念与欲望,得到了他们的尊敬与礼遇。从这些女性人物在男性主人公眼中的形象以及男性主人公与她们的关系中透露出郁达夫相当传统与保守的两性意识。

  • 标签: 郁达夫 女性形象 类型化 妖妇型 天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