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不同时代学者研究春秋,主题、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受宋代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宋代春秋研究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印痕。尊王攘夷、正名分、寓褒贬等传统内容被宋儒重新阐释并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他们经世致用精神的载体。

  • 标签: 宋代 春秋学 经世致用 尊王 攘夷
  • 简介:有人认为叙事本土化就是在建立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中国叙事。本文认为,中国叙事是一个复数,包括广义的中国叙事和狭义的中国叙事两个不同的层面,前者包含后者。具体而言,中国叙事包含中国学者提出的叙事学分支学科、叙事方法论、叙事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以及西方叙事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其与西方叙事的关系,是叙事学学科框架内的互为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所谓叙事本土化,即要尽可能穷尽在中国进行叙事研究的一切可能性,而非仅仅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狭义的中国叙事

  • 标签: 叙事学本土化 广义的中国叙事学 狭义的中国叙事学
  • 简介:论文主要使用现象学理论对盘古神话进行重新阐释,认为盘古神话是对人类身体经验与世界彼此关联的原初生存世界的想象性表达。人通过身体经验在原本陌生外在的空间中筹划出一个有内在意义、可供栖居的世界,世界一方面是身体经验建构而成,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与先在性,是安置生命的基础。盘古神话的现代意义在于它启示我们重新信任身体直觉,尊重具有超越性的自然世界,反思理性的有限性,向包含有自然身体经验的鲜活文化源头回归。

  • 标签: 生态批评 身体经验 现象学 盘古神话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研究转向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包容、开放的局面,文艺开始从文化的视角探索学科的建构。随着生态观念和生态批评实践的不断深入,生态业已成为极为重要的文化课题,而文艺在文化转向过程中与生态的结合则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生态文艺学 文化资源 20世纪70年代 文化研究 批评实践 生态观念
  • 简介:这个访谈围绕近些年来叙述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叙述/叙事、隐合作者、叙述性、叙述状态等问题。访谈还就美国叙述研究状态及其走势、以“复合性的”表达方式出现的叙述,如结构主义叙述,后经典叙述,后现代叙述,社会叙述,心理叙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叙述学 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词典》 叙述/叙事 隐含作者 叙述性
  • 简介:2010年秋叶转红时,从东瀛日本传来一个消息——“山片蟠桃文化奖”将授予中国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望先生。此时,恰值严先生的又一部大作《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进入编辑整理的最后阶段。

  • 标签: 文化观念 比较文学 异体 发生学 实证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