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以往学界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多认为他的“至情论”核心是“以情抗理”,“有情人”杜丽娘就是他的代言人。在《牡丹》中,生前的杜丽娘固然可以视之为觉醒的青春形象(这些性格因素恰是作者继承素材而来的),但她的回生之路却是一步步走向传统,回归礼教。杜丽娘由人而鬼,再由鬼而人,始于情,终于礼,最后重新融入到了现实秩序之中。可以说,杜丽娘的形象内涵虽然有心学挑战传统礼教的激进因素,但更多的体现了作者“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的追求与倡导礼乐教化的苦心,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心学的回拨态度,其复古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 标签: 至情 礼乐 心学 传统 回拨
  • 简介:<正>第一次看到廉学洺的作品,是前年的事了。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四月的某个下午,在杜甫草堂参加完一个摄影家的展览活动之后,我与策展人小安等一行"移步"董小庄的艺家国际画廊。艺家国际画廊的展厅布局(大小展厅切割)精巧,呈半弧形,观展人穿行其间,如同漫步于曲折的小径。也就是在小径最幽静的地方(在最靠里的小展厅),我一拐弯一抬头,便怔住了:啊,牡丹!

  • 标签: 牡丹 策展人 杜甫草堂 展览活动 作品 展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小白和小黄上的一个中学,不过小白是高中男生,小黄是初中女生.那时候男生和女生不说话,就算是眉来眼去了,也不好开口.……

  • 标签: 井亭小说
  • 简介:一、经不起实际检验论述“粤剧怎样从外来剧种‘为本’,到‘另创一格’,怎样从外来剧种的支流到分道扬镳?始终没有作出证据充足、言之成理、经得起实际检验的论述。”(郭秉箴《粤剧古今谈》)郭氏这段话,是对几十年来研究粤剧史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准确的。陈非侬先生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根据是“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所以,粤剧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此说虽然至今仍未发现有文字资料支持,但有一有力物证,就是佛山祖庙的石戏台(这个戏台现仍存在)。佛山祖庙(在广东南海县佛山市内)有八百多年历史,南宋时已经建成。试问如何当时没有戏剧演出,又怎会有戏台?(《粤剧的源流和历史》)对于陈先生这一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这一命题似乎难以成立。因为南戏传入广东仍然是南戏,不能当作为“最早的粤剧”,只能说明南宋时广东已有戏剧活动,并不意味粤剧已经产生。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在其影响下,才形成四百多个地方剧种,故此,各地方剧种都跟南戏有渊源,不是剧种本身。其次,把佛山祖庙的石戏台当作“粤剧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证据,是悖于史实的。有戏台,有戏剧演出不一定是演粤剧

  • 标签: 地方剧种 陈非侬 丝弦戏 下四府 佛山祖庙 戏剧演出
  • 简介:马琴在金圣叹评点的影响下,对《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持否定态度,并对其中的残忍血腥描写深感不满。然而,曲马琴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垒圣叹评点的缺陷,即前后观点往往摇摆不定甚至自相矛盾。而且,马琴还对所谓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的真伪问题提出质疑,并断定古本《水浒传》中施耐庵的序言也为圣叹伪作。

  • 标签: 曲亭马琴 金圣叹 《水浒传》评论 辩论无定 真伪
  • 简介:王士稹是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神韵诗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自述学诗有三段经历①,俞兆晟《渔洋诗话序》也称其“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②,洵如学者的总结:渔洋“游弋于宗唐、宗宋之间而又归于盛唐”③。“渔洋一生的诗歌崇尚在唐诗,从《神韵集》的初倡,到《唐贤三昧集》的成熟,直至《唐人绝句选》的归结,自然形成了一条贯串他一生的崇唐线索。”④甚至谈及《阮古诗选》,也多以其五古来旁证“神韵”诗学。言渔洋,必及“神韵”;言“神韵”,俱论选本。在神韵诗说流被之下,王士稹中岁折宋的转变便有所遮隐,甚至是忽视。

  • 标签: 王士稹 诗选 “神韵” 编撰 渔洋 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