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吸引观众的往往首先是片名。在人们心中已经定型的诗句、成语、谚语、典故、俗语常常被借用、模仿和复制在电影片名上,其中蕴含着模因和语言变异的现象。本文结合电影片名对模因和语言变异进行解析。

  • 标签: 模因论 语言变异 电影片名
  • 简介:“诗圣”和“诗史”是杜甫研究的两个核心概念。这两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便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英语世界的学者对于“诗圣”和“诗史”的理解却与中国学者有很大出入。他们往往脱离了儒家文化精神的背景,而从纯文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概念。这种出入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对于研究者认知的巨大影响。本文就英语世界学者的杜甫研究中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阐释进行分析,探讨了西方文化语境下的“诗圣”和“诗史”内涵,揭示了西方汉学对于杜甫阐释存在的错位与变异

  • 标签: 杜甫 诗圣 诗史 西方汉学
  • 简介:变异修辞现象早已有之,那么何为变异修辞?冯广艺先生在《变异修辞学》中指出“顾名思义,变异性修辞指的就是从变异的角度来探讨言语表达的修辞效果”,与“规范性修辞”相对。“变异是文学语言的实质,没有变异就没有文学语言,没有变异就没有作家风格,没有变异,文学的生命力也就完结了。”“变异”于文学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变异修辞的运用使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张爱玲小说 《传奇》 修辞效果 修辞现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 简介:小说的阅读,总是要先弄清楚作者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最后又是如何结局的。一般说来,时间是小说最重要的结构维度。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的利用的。"

  • 标签: 苏童小说 空间叙事 鲍温 结构维度 秋仪 陈家花园
  • 简介:刚刚22岁的李莹,新近出版了颇得津门文学圈内好评的,这使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年龄之于文学,大概是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以后进入随笔和研究阶段.现在这些阶段的界限已经打乱.看来,写小说固然需要生活底蕴,但获得人生个人经验不一定要等到中年,只要具备了个性化的私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意识就可以把握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心态,也说明我们的心态还不算衰老.

  • 标签: 《高空弹跳》 李莹 生活体验 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 简介:1980年代中期崛起的实验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坛的重大事件。它完全溢出了传统小说的模式,打破了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并超越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和文化观念,显示出强烈的后现代解构意识,为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文化变异提供崭新的启示。实验小说的精神资源,除开急剧变动的社会文化境遇,也来自意识形态板块松动后,西方哲学思想与文化思潮的强大内侵,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西化”倾向。这种影响极为驳杂交合,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萨特的存在主义,

  • 标签: 实验小说 中国文坛 文化变异 新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
  • 简介:中国最早涉及到山水画空间营造问题的画论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将大缩小,不失比例”的理论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以大观小”,是总结了唐宋以来山水画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解答了用不同视点作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透视方法在山水画中的灵活运用。

  • 标签: 山水画 空间艺术 《画山水序》 《梦溪笔谈》 空间营造 以大观小
  • 简介: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关系是空间研究的永恒命题。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的拟态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的关系。空间生产在遵循消费主义逻辑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地方主义信仰。这一空间与地方的深刻矛盾通过粉丝文化、网络亚文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等等多重面相彰显出来,制造了愈演愈烈的全球风险文化。当下,新媒介文化化解空间危机的努力主要围绕朴素的地方主义策略、El常的话语策略和超越的乌托邦策略展开。这提示我们通向“希望的空间”的道路。

  • 标签: 新媒介文化 空间生产 微文化 地方主义
  • 简介:一、“100亿”年代的来临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

  • 标签: 话语空间 2009年 症候 销售收入 国产电影 2010年
  • 简介: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器,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现代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因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

  • 标签: 生命信息 宇宙空间 信息传递 超越空间 现代科学 人体场
  • 简介:空间语言是现代陶瓷雕塑交流或沟通信息最基本、最普通的语言形式,本文从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形态、物理空间语言、心理空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深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语言体系及其意义。

  • 标签: 现代陶瓷雕塑 空间语言
  • 简介:流动空间(spaceofflows)是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在1996年分析网络社会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从空间维度来认识电子传媒对都市和社会的深层影响。

  • 标签: 社会化生产 流动空间 卡斯特 阐释 当代 媒体
  • 简介:解放战争初期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的乡村社会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在革命风暴的携裹之下,乡村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被阶级斗争话语所否定;血缘和地缘不再是维系乡村社会的主要纽带,阶级划分模式把乡村变成了敌我分明的阵营;宗族与乡绅的权威被取消,来自国家的直接统治第一次深入到了乡村基层。

  • 标签: 分子 乡村社会 流变 形象 文学 土改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文本内容的加深,学生思维的扩展,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需要在静心默读中完成。本文以《顶碗少年》教学为例,提出如何实施默读的三个步骤,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静思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 标签: 语文 阅读教学 默读
  • 简介:编入本期的论文多数是中青年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严绍(汤玉)的《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立论严谨,内容充实,写法生动。

  • 标签: 中国文化 体模式 变异体
  • 简介: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地理科学素养。”

  • 标签: 初中地理 空间观念 培养
  • 简介:空间的建构是绘画艺术画面表达的主要手段。一件绘画作品的产生,可以说是物象物理空间、艺术家心灵空间以及画面空间三者统合的结果。因此绘画艺术又被称作“空间艺术”。而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民族不同的空间意识形态。

  • 标签: 物理空间 山水画 绘画艺术 画面空间 绘画作品 心灵空间
  • 简介:中学时代私听邓而君的靡靡之音,一首不知名的歌印象最深,词曰:“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玛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

  • 标签: 空间 时间 故乡 喜玛拉雅山 中学时代 家园
  • 简介:光和影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美学手段,是室内空间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一个室内空间,如果没有光、影的存在,无论它如何美妙绝伦都不可能在人的视觉中出现。光和影揭示了空间环境的实际存在,表现了室内构成物的形体特征,显示了室内环境的设计风格。

  • 标签: 光影 室内空间 空间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