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1998年是已故刘少奇主席100周年诞辰纪念。先看到报道,河南省一位以铸铜像为业的农民,自费花了三万多元,铸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被批准送到刘少奇家乡的纪念馆里;以后又看到报道,另一地一名业余雕刻家,也雕了一尊刘少奇的铜像,最后也被送到同一个馆里去...

  • 标签: 刘少奇 塑像 周恩来总理 华国锋 领导干部 狮身人面像
  • 简介:文学读者的培育和引领:由文学创作向影视艺术移位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02年基础调查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电视机大国,其生产量和拥有量均居全球之首。全国拥有电视观众规模已达11.67亿人。这些观众在2000年以来,平均每天看电视在179分钟以上。另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全国读者调查显示,2001年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沈阳、西安、重庆等七市人均每天阅读杂志时间15分钟,2002年下降到12分钟。可见,影像媒介比之于纸质媒介,在今天的受众市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霸权地位。

  • 标签: 文学现象 媒介研究 电视观众 读者调查 影视艺术 文学创作
  • 简介:十年对于个人历史来说很长,对于文学史来说却很短。北岛曾经很严肃地说过一句话:一百年才出一个好诗人,一千年才出一个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于历史的理性认识往往要等到这一段历史过去之后,曹操在他的时代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而陶渊明,也只是以隐士之名活在他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在“十年”之中寻找中国当代诗歌的写作轨迹以及发展变化,

  • 标签: 诗歌写作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历史 文学史 诗人
  • 简介:新世纪,应该意味着新的希望。可事实上,我们在文学思潮中没有看到呼唤希望的作品。上个世纪末曾经拨动过文坛心弦的理想主义思潮(以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为代表)很快归于沉寂。新世纪伊始一度高涨的缅怀战争年代浪漫激情的思潮(例如都梁的《亮剑》、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常常是以悲剧结束的。还有那股引起过热烈争鸣的“底层关怀”的思潮(例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阎连科的《丁庄梦》、

  • 标签: 文化思潮 《马嘶岭血案》 《务虚笔记》 《心灵史》 《丁庄梦》 文学思潮
  • 简介:摘要本文先追溯了国内语用学的发展过程,结合自2001年至2007年举办的全国历届语用学研讨会上关于语用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考察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已有成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国内语用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语用学的一些最新动态,指出语用学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在某些方面加倍努力,最后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语用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世纪 国内语用学 综述
  • 简介:摘要新世纪以来,语用学研究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研究语用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新世纪 国内 语用学 发展综述
  • 简介: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学术中,"生活"的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转向生活"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所谓"生活论转向"就其实质而言,

  • 标签: 美学研究 生态论 中国文艺学 思想学术 哲学变革 生活
  • 简介:2005年6月,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与《文艺争鸣》杂志联合召开的“文学新世纪新世纪文学五年”的研讨会上,我曾说过,“文学新世纪”是一个文学批评的术语,而“新世纪文学五年”已初步具有了文学史概念的含义,只不过现在就明确地指认它恐怕还为时尚早。但这样的提问方式说明,它有了一定的讨论空问。例如,“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区别,相对于“新时期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即“当代文学”来说,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文学” 新时期文学 沈阳师范大学 “文革文学”
  • 简介:回顾近年来的文坛,创获多少先且不论,但是有了“梨花体”和“废话洋”,有了“韩白之争”和“青春写作旅”,有了横行一时的狼、藏獒和中国虎,有了行乞的作家和裸体朗诵甚至寻求包养的诗人……倒也堪称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未必能记住多少作家和作品的名字,但想必不至于忘记上述事件。按说,文学的“边缘化”和“失去轰动效应”,至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论调;然而,一系列的事件却明白无误地说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实是不甘“寂寞”地偏居“边缘”的。

  • 标签: 事件 小说创作 轰动效应 中国虎 作家 边缘化
  • 简介:诗坛历来就不是一个清静之地,新时期以来,“三个崛起”批判、“两报大展”、“海子卧轨”、“顾城袭妻”、“盘峰论争”、“沈(浩波)韩(东)网战”、“下半身”出笼、“梨花体”风波,甚至裸诵、入铁笼、吃蛆虫……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有的推动了诗歌创作和研究的发展,有的纯属无聊,有的则颇令人无奈和深思。本文摘要介绍近年来发生在几个著名诗人身上的故事,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 标签: 诗坛 诗歌创作 新时期 事件 海子 顾城
  • 简介:将韩寒作为发展了近十年光景的“新世纪文学”,而非仅仅“80后文学”的个案人物,是因为在韩寒身上不仅有青春文学的重要特征,还有着其他“80后”写作者所没有的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如果说新世纪前中期围绕韩寒的争议主要由其个人和文学写作的叛逆与顽劣性质而来的话,近年来围绕韩寒的博客与挑起的论争,网络、媒体则开始了有关他“意见领袖”、

  • 标签: 韩寒 知识谱系 “新世纪文学” “意见领袖” 80后文学 “80后”
  • 简介:进入新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那种对过去遭长期禁锢的欲望极度期盼,运转到关切更高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分量,更加注重丰富和细化对生命、社会、自然的各种体验;而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对他们这种心理精神诉求,则是一种严重的滞障,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舒缓这种焦虑的有效通道。同时,具有文化领导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性的模态转换,

  • 标签: 生态小说 缺憾 意识形态话语 中国工业化 中国现代性 文化领导权
  • 简介: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总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从前年以来,我们连续几年像过节一样,纪念着“三十年”“六十年”“九十年”等文学史上“大年”。但如果从2000年进入新世纪开始算起,“新世纪文学”刚刚度过十个年头,它还相当年轻,如果我们想很快把握它的脉搏,就不能不面对它包含的多元丰富同时又颇有些混杂的内容:从传统现实主义的浮现到后现代主义的探索,从常规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写作到穿越、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世界 中国 传统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历史题材
  • 简介:刘藩(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佳山给大家呈现了新世纪以来我们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景和现状。慧瑜紧密地结合个人的成长和观影经验,生动地为我们回忆了过去20多年文化的变迁。李胡阳结合影片案例对大片的权力叙事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下面请宏峰来做一个评议。

  • 标签: 中国电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 忧思 繁荣 文化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媒介变革与文学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在口传文学阶段,记忆是促使文学得以创作与传承的唯一方式。为了方便记忆,此时期构成文学作品的语句大都短小精悍,且充满韵律感。

  • 标签: 文学生产 媒介场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发展 媒介变革 口传文学
  • 简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世纪文学"逐步成为一个外延明确的概念,即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2000年这个时间节点虽然不一定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意义重大,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文艺活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新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茅盾文学奖 现代性 新质 文艺活动 夏天智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审美格局更其多元化,作为其中重要一元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是后现代思潮对新诗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结果,这类诗歌不仅在艺术技法的变革上新招迭出,而且也以文本建构上的超凡脱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为诗坛添设了不尽的生机与活力,自然也引发了持续的诗学辩驳和争议。对于新世纪诗歌中的后现代书写加以细致研究和阐释,不仅有利于认识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流变轨迹,也能借助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文体洞察到当代人的思想图貌和心灵踪影,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文本 新世纪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后现代思潮 中国新诗 新诗创作
  • 简介:青春文学是一种以表现当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活、内心情感为主要内容,并以中学生、大学生以及踏上社会不久的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学样式。任何一个年代都有它的青春文学,王蒙写于50年代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就见证了共和国建立之初一代人的青春岁月,而上世纪末“70年代”写作在文坛闪亮登场之时也携带了他们那一代人特有的青春因子。不过,“青春文学”的称谓流传如此之盛、市场占有份额如此之大、

  • 标签: 文学样式 青春期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实验 市场占有份额 内心情感
  • 简介:世纪初的中国电影经历了低回与伤痛,但最终还是破茧而出迎来了暖意袭人的春天。更值得我们欣喜的是:一些电影从庙堂走向民间,真正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并在期间渗透着浓厚的悲悯情怀,我们在那些流淌着脉脉情感的影像中获得了久违的感动。

  • 标签: 中国电影 叙事策略 平民化 悲悯情怀 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