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建国以来的儿童影片创作可以1981年6月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建立、1984年12月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成立和1985年童牛奖的设立为分界分为萌发期和发展繁荣期。后者的繁荣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近十几年的创作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前三十年的创作总量;第二,对儿童片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分出了幼儿(2—6岁)、狭义的儿童(7—11岁)、少年(12—16岁)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适应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影片。第三,题材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不仅涉及了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教育、心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还有不少革命历史和古

  • 标签: 儿童片 成长型 少年儿童成长 成人世界 文本 儿童心理
  • 简介:一第五代:在“寻根”中搁浅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所谓“新时期”文艺的主要特征,在于随着整个社会的拨乱反正,价值观念的调整,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进人社会的精神层面,扮演起社会良知的角色,并担当起文化和精神启蒙的责任。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主体性探讨等等,无不展示着文艺开始重新将意义问题提了出来,对人的尊严的尊重被重新强调,理想主义的旗帜重新飘展,崇高和激情、痛苦和寻找、良知和独创……这些久违了的精神价值成了此一时期最为夺目的光采。此时的中国电影,在文化轨迹上,经过了“反思”和“消解”两大阶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之为“伤痕电影”或“反思电影”以及“寻根电影”

  • 标签: 国产电影 中国电影 新时期 电影艺术 电影传统 人道主义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的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的关节点.为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的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的理论范式,正是这一突破的开端和具体体现.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不少感觉敏锐的研究者的理论自觉."‘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是从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由其建构的理论范式,极大地克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包含的诸多悖论和矛盾,有力地消除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隐含的殖民话语色彩."‘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获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具有的相对客观、中性的研究立场的同时,又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变革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并通过把历史下限不断向后推移,有效地消除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历史叙述下限上所存在的画地为牢的严重缺陷.1949年以来,研究界对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从"中国新文学",到"中国现代文学",再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着手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的时候了.当然,这项工作的现实展开,须以一种成熟、完备的"学术理性"的确立为基本前提.

  • 标签: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 理论范式 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正>对我国读者来说,毛泽东诗词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魅力.原因之一,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思想博大精深,知识面宽,人们因此对体现其思想、精神与情感的诗词,总怀有崇敬的心清与探奇的欲望.原因之二,现在人所共知的50首毛泽东诗词,解放后不是一次问世,而是前后分7次发表,时间长达29年.第1次是1957年,《诗刊》创刊号以《旧体诗词十八首》为总题,率先发表了《长沙》、《黄鹤楼》等18首;第2次是

  • 标签: 毛泽东诗词研究 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诗词 臧克家 代表作 插图
  • 简介:一中国情节剧电影,是受西方,特别是受好莱坞情节剧的影响,经过早期电影创作者的努力探索,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开花结果的。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天下一家,传统的文学艺术历来就强调“文道统一”,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意义,“中国电影的最初形态,便承袭了文明新戏的‘艺术’而出现”①。早在1913年,郑正秋就开始了中国家庭伦理故事片的探索,由他任编剧的《难夫难妻》(与张石川联合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已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家庭伦理情节剧某些因素的萌芽,以及走向本土化的创作倾向。中国伦理情节剧在经过了30-40年代左

  • 标签: 伦理情节剧电影 伦理道德观念 九十年代 叙事策略 政治伦理化 电影作品
  • 简介:白驹过隙.倏忽之间,新世纪的脚步已走到2004年.回顾这几年来华文散文诗坛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无论是躁动、跃动、律动,还是低迷、沉思、清醒,我们不能不讶异于这段历程之中的变数.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日常、人与心灵及人与人之间等等因素的相互关联驱使下,尤其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大潮席卷下,新世纪以来即近年来的散文诗坛依然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而今,即使站在2004年的坐标点上,某些结果似乎还是难以断言或过早下结论.

  • 标签: 华文散文诗 大众文化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