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比乌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在19世纪英国汉学的兴起阶段,印刷工汤姆在汉学知识生产与翻译政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借助多种原始资料的梳理,以及汤姆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中英文本对比,考察翻译作品的生成、传播与译介策略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汤姆作为主张文化理解的汉学家,以其对中国文学独特的翻译实践,最终疏离于大英帝国的翻译策略,其风格被称为"野蛮的修辞"。因此,关于汤姆汉学译介的个案考察,或有助于增进对英国早期汉学翻译策略的多元化理解。

  • 标签: 汤姆斯 翻译策略 野蛮的修辞 文化理解
  • 简介:"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和古希腊,毕达哥拉和孔子对和谐美的追求更明显,他们都把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为之追求。但他们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异,这着重表现在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音乐美学思想以数本源为基础,音乐的和谐美是由数的和谐原则规范的,同时,孔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乐为实践途径的和谐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数的和谐 仁的和谐 音乐和谐美
  • 简介:一、新生活元素与人性的变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与文学。不同的时代常常是与不同的人生场景、生活要素联系在一起的。当年,鲁迅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抓住了魏晋文人“喜欢空谈”“喜欢吃药”“大家饮酒”“居丧无礼”的生活特点,写出了那些人“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名士风度。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也曾专章论及“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

  • 标签: 生活要素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元素 文学 《李白与杜甫》 生活特点
  • 简介:引言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指媒体之,这应该成为一个更为前沿、准确、科学、动态、涵盖面广的概念。因为媒体若从传播的角度思考或界定的话,即指载体。实际上从传播载体角度考究人类从早期的口头文化时代历经印刷文化时代再过渡到电子文化时代而言,这三个时代也可以涵盖在媒体语境下的,即印刷载体相对于口头载体而言就属于媒体形式。同理类推。

  • 标签: 传播载体 文化时代 新媒体形式 印刷时代 印刷文化 新媒体时代
  • 简介:一种的思想形态或认知范式的形成和发展,与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诠释密切相关。具体落实到两宋儒学的领域,作为先秦儒学在宋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宋这一阶段儒学经典诠释行为的内在机制值得我们深度发掘。作为一个以诠释者为主体的诠释形态,北宋儒学具备了符合逻辑理性与形上存在的设定这两个有效性的构成要素。对于北宋儒学经典诠释内在机制的考察,一方面回答了"一种有效的经典诠释形态应该具备哪些构成要素"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当代儒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若干可以参考的进路。

  • 标签: 北宋新儒学 经典诠释 经典文本 诠释 有效性
  • 简介:由唐入宋,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儒家主要问题,旧有的《中庸》诠释范式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李翱作《复性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回应,但未形成的《中庸》诠释范式。北宋契嵩禅师依据佛教如来藏系思想,将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纳入《中庸》,形成了以中庸之体、用、境为内容的《中庸》范式。这一范式正式回应了重建成圣工夫的问题,即中庸之体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本体依据,中庸之用是重建成圣工夫的经验依据,中庸之境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最终效果。

  • 标签: 契嵩 范式 中庸之体 中庸之用 中庸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