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种新的思想形态或认知范式的形成和发展,与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诠释密切相关。具体落实到两宋新儒学的领域,作为先秦儒学在宋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宋这一阶段新儒学经典诠释行为的内在机制值得我们深度发掘。作为一个以诠释者为主体的诠释形态,北宋新儒学具备了符合逻辑理性与形上存在的设定这两个有效性的构成要素。对于北宋新儒学经典诠释内在机制的考察,一方面回答了"一种有效的经典诠释形态应该具备哪些构成要素"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当代儒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若干可以参考的进路。

  • 标签: 北宋新儒学 经典诠释 经典文本 诠释 有效性
  • 简介:由唐入宋,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儒家主要问题,旧有的《中庸》诠释范式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李翱作《复性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回应,但未形成新的《中庸》诠释范式。北宋契嵩禅师依据佛教如来藏系思想,将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纳入《中庸》,形成了以中庸之体、用、境为内容的《中庸》新范式。这一新范式正式回应了重建成圣工夫的问题,即中庸之体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本体依据,中庸之用是重建成圣工夫的经验依据,中庸之境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最终效果。

  • 标签: 契嵩 范式 中庸之体 中庸之用 中庸之境
  • 简介:近年来,书籍的物质文化特性在西方学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籍怎样被生产出来,是通过人工手抄还是机器印刷,又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书商和消费者在这些环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者以何种方式阅读它们,不同的书籍生产制作方式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这些问题催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书籍史"。

  • 标签: 生产制作 宇文所安 诗歌写作 印刷文化 孙康宜 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