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本文采用Kuhn和McPartland的个人态度测定造句法,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分别用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以及美国人和美国作主语分别写出三组句子来,然后,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各组句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名词和形容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样本对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人和美国好。

  • 标签: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 简介: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环境保护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其他因素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这种观念在德回各界是种共识。他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与多种各不相同的因素有关。首先与个别的和社会的信息状态有关;其次是面对环境的意识与敏感性;第三是与当前社会的政治和法律的条件有关。

  • 标签: 环境保护意识 德国 系统工程 自然资源 信息状态 敏感性
  • 简介:自2015年难民潮爆发以来,庞大的难民数量给德国社会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以德国《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中的30篇相关难民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难民”的形象构建。研究结果发现,新闻报道中尽管存在着“我们/他们”或是“德国人/难民”这样的二元对立组,但是有话语权的始终是德国政要,作为他者的“难民”始终处于沉默状态。原本安全、文明的欧洲和难民所代表的危险的野蛮的东方也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

  • 标签: 德国报纸 难民形象 他者 南德意志报 法兰克福汇报
  • 简介: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 标签: 自觉意识 纳粹 历史 反省 罪行 战后
  • 简介:文化的无意识,不定向的河流──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印象苑建华二十世纪语言研究展示着一幅拓扑式图形。方法论上存在着研究语言的三种认知图形:(1)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文化生成图形(2)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文化生成图(3)符号学上的世界──代码关系图形...

  • 标签: 语言学研究 语言性质 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起源 语言与存在 本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