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德国电视台SAT.1播出的喜剧电影《酸甜邻居》,以中国威胁论和德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心理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四口之家来到德国后,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胜出德国邻居一筹,进而引发两家矛盾的故事。影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两国文化差异、以及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诸多刻板印象和偏见,放大到发生在中德两个家庭之间的日常生活邻里矛盾上。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的分析,该部影片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人造物品、规范与价值、绝对预设),所植入的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得以呈现;结合当下国际背景环境进行的影片分析显示,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倾向负面,这点与国际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是相应的,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基本倾向也是相应的。对该电影的分析,无论在宏观层面(国家交流层面),中观层面(中德跨文化交流课堂教学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个体跨文化交流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酸甜邻居》 中国威胁论 跨文化交流理论 刻板印象和偏见 文化冲突
  • 简介:随着近些年来德国围绕大型基建项目频发抗议示威,协商民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人们试图通过推广协商民主,扩大地方层面的参与,解决德国民众与精英疏离的问题,提高政策的接受度乃至民主合法性。海德堡市制定的公众参与准则是协商民主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政治创新,通过制度化、常规化的努力,避免了协商性程序随意性大、作用微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合法性危机原因、对应措施和海德堡模式的探讨,指出了海德堡模式对于改良德国民主制度所做的贡献及不足。

  • 标签: 协商民主 德国 制度化
  • 简介:本文着眼于德国的外来少数族群政策困境,以其境内人口最多、与主体民族族群距离最大、母国持续性干预最强的土耳其裔人口为实例,基于德国对土族接纳程度及安置政策的历史变迁,讨论后移民时代“少数族群范式”视野下土族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政策诱因,揭示缺陷,并着重从原生性、继发性、建构性三个角度探讨导致困境产生的因素,由此进一步透视少数族群政策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间外交往来的双向互动关系。

  • 标签: 德国少数族群政策 土耳其裔 困境
  • 简介: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并在此背景下对政府的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中小企业创新集中计划(ZIM)与中小企业创新计划(KUM-innovativ)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德国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的新逻辑和新观念,计划实施后也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德国政府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发展变化的背景和成因,指出重视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新成果的市场进入是新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本文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总结出几点有益的启示。

  • 标签: 高科技战略 创新政策 中小企业 德国
  • 简介:本文尝试对德国职业培训市场进行分析。培训市场在其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员和企业协商沟通需求的途径,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德国的职业培训市场兼具劳动力市场和培训服务市场的特征,且其劳动力市场为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培训市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各参与主体具有激励兼容性,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还能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变得更加容易;其顺利运行则建立在各方接受的职业教育标准、健全的社会利益代理及合作机制、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在分析德国职业培训市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培训市场 教育标准 利益代理 不完全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