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经过长期的发展,"翻译无理论"、"翻译理论无用"的观点已被摒弃.人们重视翻译实践活动,也充分肯定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在长期的满文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方法、技巧等理论成果,直接指导着满汉翻译实践.基于当代翻译理论,我们对满文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断深入.树立正确的满文翻译,对于提高满文翻译能力,更好地开展满文古籍文献整理翻译、科研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满文 翻译理论 满汉翻译
  • 简介:太祖太宗时代满族文化,多数学者囿于知识背景、语文能力甚至意识形态,经常追求和强调汉(nikan)影响这一面。其实因为地缘、文化与交往,“蒙古”的特色更形普遍。在太宗日常训话中有两段故事,根源都在蒙古文学。1633年讲的Cagandai和OcirSecen对话,出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僚臣的格言(Bilig)。1635年说sibe始祖是canmergen;其实后者是蒙古成吉思汗叙事诗中登场人物,“九将”之一,远非实有其人。此乃太宗日常居处于科尔沁蒙古出身诸夫人中间,观念受其熏染所致。诸今在元朝统治下高度蒙古化以致忘了自己的文字,十五六世纪蒙古语成了诸申唯一书面语言。1599年以蒙古文字写诸申语,创制满文。这些都是考察清帝国兴起情况的重要事实。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文学 满族文化 皇太极 努尔哈赤 巴克什
  • 简介:鄂伦春语研究事业在20世纪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鄂伦春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等方面。同时,在鄂伦春语使用和口语资料的搜集方面也作了诸多工作,尤其是在鄂伦春语进入濒危状态的情况下,这些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该文着重讨论鄂伦春语研究成果及其特征。

  • 标签: 鄂伦春语 研究成果及发展
  • 简介:本文探讨了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认为:1.早期原始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很可能存在直接词干和间接词干;2,10-13世纪是第二人称代词发展和分化的重要时期;3.现代突厥诸语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第二人称普、尊称形式是古代突厥语方言差异的真实反映。

  • 标签: 第二人称代词 突厥语 第三人称代词 民族出版 复数形式 文献语言
  • 简介:肃慎族系因最早有肃慎一族而得名,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用突出.本文根据肃慎族系的发展历程分三部分阐述其历史作用,第一、远古至隋唐时期,该族由一个部落分散、不相统一的渔猎民族发展为声明赫赫的"海东盛国",并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当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局势的变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辽宋时期,女真人崛起,建金、灭辽宋,统治了大半个中国,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三、明清之际,满族入关,君临天下,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平定了叛乱,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广阔疆域.

  • 标签: 肃慎族系 历史作用
  • 简介:北国雪飘,春潮涌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迎来了20年华诞.回顾20年风雨之路,感慨万千;展望21世纪美好未来,信心满怀.值此刊庆幸福时刻,我们愿与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共享成就的喜悦收获和未来的美好憧憬.作为的现任主编,我代表全体编辑人员,深深怀念本刊创始人首任主编穆晔骏先生,向本刊编委会委员和为发展、繁荣辛勤奉献的历任主编、各位编辑致以由衷的感谢!我们尤其感谢的是各位领导的一贯重视关怀、各位同行的悉心支持、国内外学者朋友的鼎力相助,谨此之际,献上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 标签: 《满语研究》 质量为本 交流 创刊 纪念 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