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既用于自补,也用于他补,既可以自启,也可以他启。包括听者导向修补和言者导向修补两种类型,“X的意思是(说)”修补会话意图而非字面信息。白补的优势倾向并不是绝对的,访谈语体中他补反而更具优势。

  • 标签: “X的意思是(说)” 修补 自补 他补 意图修补 访谈语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类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类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类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 标签: 满汉合璧 《清文启蒙》 《清文指要》(百章) X着 介词
  • 简介:X不不的”用来表程度义,分析其出现在中心语X位置上的主为名词、动词及动词性词组、心理动词、形容词、副词,并概括其结构类型主表现为“X到/的/得不不的”。最后,从网络、语言学、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广泛传播的动因。

  • 标签: X 程度义 “不要不要的”
  • 简介: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具体论述现代汉语框架构式“有X无Y”的概念整合层级及其理据性承继关联,主要涉及“有X无Y”构式的框架演变,构式的整合程度与层级差异,以及构式的主观化倾向与反预期语用心理。

  • 标签: “有X无Y” 框架构式 整合 理据 主观化
  • 简介:汉语学界对问候语“x好”现象存在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x好”是问候语,有学者认为“x好”是招呼语。对于问候语和招呼语的概念关系,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以“x好”为例,梳理汉语学界对问候语和招呼语关系的不同说法,并通过意义特征、形式特征、会话特征及社会特征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招呼语 问候语 X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