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地名如天上的繁星之多,给坛高手们以地名人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于是许多对联便因有了地名而异彩纷呈、各显其妙。

  • 标签: 地名 对联 中国 文学研究 谐音
  • 简介:最早的一字出现在清咸丰年间。这是一副征,上联是'墨',求对下联。有位学士对'泉'。细研之,磨墨需水。再从字形结构看,'黑土'对'白水',精当。第二副一字是一副抗日名,上联是'死',下联是'(?)'其意显而易见:中华民族已处倒悬之危,只有浴血奋战,才有生路。此联在其时其境

  • 标签: 中国 古代 一字联 上联 下联
  • 简介:对联,又叫对子,有出句有对句。如果只有出句,没有对句,就成了单,又叫独脚。清人纪晓岚是一代有名的对联大师。他曾夸下海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可是,他万没想到给他下不了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其妻妙语出

  • 标签: 纪晓岚 对联 清人 诸葛亮 妻子 举子
  • 简介:传统绵词理论认为,组成绵词的两字为一体,不能分训,不能分开使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绵词的单用现象,即单用绵词中的一字,也能表达该绵词的整体意义。这种单用现象,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种现象尚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也没有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形成原因,尚没有进行更为深入彻底的探讨,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下面试从绵词的单用现象和单用原因两方面来作一些这方面的阐释、探讨。

  • 标签: 联绵词 词义渗透 整体意义 单用 原因
  • 简介: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篇幅虽小,但其中能蕴含的丰富的语言内涵、修辞魅力令人称奇,因此被誉为“诗中之诗”。巧对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不少妙的创意妙就妙在在汉字上巧

  • 标签: 汉字修辞艺术 对联 同旁 谐音 叠字 叠音
  • 简介:上古存有复辅音音节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喉流音绵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上古复辅音的一种反映。通过考察《联绵字典》中以喉音开头的迭韵绵词,对其进行反切的分析并拟测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补充,这充分说明复辅音声母的双音化造成了复辅音失落的现象,它弥补了上古汉语研究中复辅音音节化研究的缺失。

  • 标签: 联绵词 复辅音 流音 演变
  • 简介:1909年秋,我的老师本汉先生(1889-1978)在乌普隆拉大学锋得了日尔曼旗号语、斯拉文尼亚语和希腊语的学士学位之后,到圣彼得堡大学学了两个月汉话,翌年2月他乘船前往上海。

  • 标签: 高本汉 汉学 汉语文化 中国文化
  • 简介:世久,男,山东安丘人,1950年2月出生。幼承家教,习书作画,其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笔耕墨耘。已发表论文20会篇,格言20多条,国画作品一百多幅。事迹、论文、国画作品八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娇子》、《艺术大师与传世名作》、《雄踞中国艺坛的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师》等五十多部典集。

  • 标签: 中国国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发表论文 国画作品 艺术大师 1950年
  • 简介:《广雅疏证》是清代乾嘉学者王念孙的代表作,“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语多独创,其词源、词族之研究,尤微至。”特别是他训诂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提出,对汉语同源词“命名之意”的探讨以及大量同源词系的实践,使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进入了词源学的研究范畴,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我们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所系的同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了379组同源词。本文仅就《广雅疏证》系同源词的方法和表述方式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同源词 《广雅疏证》 系联 汉语 王念孙 词族
  • 简介: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发财了.便财大气粗起来:有人升官了,便权大气粗起来.于是昔日的穷朋友渐渐与其疏远,不再随和地相处,不再“竹简倒豆子”地畅谈。人际关系因此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 标签: 地位 交际方法 人际关系 沟通方法
  • 简介: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鉴于此,笔者认为要积极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从丰富体验深度、强化体验效益、搭建体验通道和渗透体验方法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表达自我心灵感受与体验的意识,从而引领学生走出耗低效的泥潭。

  • 标签: 关注生活 深入参与 情境创设 激发情感 强化体验
  • 简介:山西晋语中舌面元音的舌尖化现象分布普遍,类型多样。舌尖化对方言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韵母的链移变化和声母的舌尖化,该音变的动因——元音高化还对见系一等字增生[i]介音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舌面高元音 舌尖化 元音高化
  • 简介:本汉(KlasBernhardTohannesKarlgren),1889年10月5日生于瑞典延雪平,1978年10月26日逝世。他1910年来到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汉语并调查各地汉语方言,后师从于法国汉学家沙畹。1918-1938年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1939~1959年任瑞典远东博物馆馆长及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 标签: 高本汉 大学教授 斯德哥尔摩 汉语方言 学习汉语 瑞典
  • 简介:"那个"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个"一词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指代功能,它还有着讳饰功能,从中我们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国语境文化特点。本文将通过对"那个"这一汉语小词的释义和分析来阐释中国的语境文化,并对这种语境文化特点的形成做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高语境文化 文化特点 中国 折射 指代功能 汉语
  • 简介:美国诗人唐纳德·霍尼格的这首《困扰》小诗,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之作。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就叫现实主义。而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主张放弃逻辑和有序的经验记忆,

  • 标签: 纳德 现实主义风格 赏析 现实世界 典型人物
  • 简介:3月3日至4日,泰国邦高地区首次举办中学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法培训。来自邦高地区5所中学的22名本土汉语教师在邦圣谕中学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由泰国邦圣谕皇家中学和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对晶一先生所著的《汉宋(乌拉尔语系语言)语系绪论》作一简评。原书用英文撰写,名为GaoJingYi(晶一):ComparisonofSwadesh100wordsinFinnic,Hungarian,SinicandTibetan:IntroductiontoFinno-Siniclanguages(《汉宋语系绪论》),塔林2005:爱沙尼亚语基金会,128页。作者晶一是一位年轻学人,1982年生于沈阳,现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学习芬兰-乌戈尔语言学专业。

  • 标签: 语言学 乌拉尔 语系 绪论 汉宋 爱沙尼亚
  • 简介:秋天,在诗人笔下无疑是经常吟唱的主题。在唐诗宋词里。秋风秋雨总是伴随着诗人们沉重的步履。其实,秋天的歌并非好唱,这个季节过于让人产生喜悦和悲怆、成熟和失落。收获总是让人欢乐的,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但是,随着麦浪稻海的消失,青草及绿叶的枯萎,“不

  • 标签: 高万红 《秋天与可爱的植物保持亲近》 诗歌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