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以故事营销的理论分析和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为研究基础进行探讨,得出故事营销的故事模式、故事结构和故事的激励要素等的合理运用是影响品牌故事传播的要素。好的故事营销能避免引起受众对广告的心理厌恶,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和对观众情感的充分满足,能够使品牌传播深入人心,从而促进消费。

  • 标签: 品牌 品牌故事 故事营销 产出方法
  •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者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语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者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 标签: 语调产出 认知策略 二语习得
  • 简介:本研究以学习者和母语者口语样本为基础,通过母语者听话人对该样本的感知判断,以及对发音人样本时间性语音指标的测量及分析,讨论中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研究发现,学习者口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测量存在密切的关系,母语者听话人对学习者口语流利度的感知能够通过对话语流利度的测量而进行预测。母语者对流利度的感知判断是在速度、语流长度、无声停顿、有声停顿、修正/重复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基础上建立的,但他们对二语学习者语速的感知最为敏感、稳定而且具有一致性,在众多时间性语音特征中,语速指标能够最准确地预测感知流利度,而流利度的感知判断可能受到口音的影响。

  • 标签: 感知流利度 话语流利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口语
  • 简介:本文考察了视觉加工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影响,并引入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视觉加工影响学习者声调产出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在延时测试中,对零起点汉语学习者来说。三周的视听知觉训练没有显著改善学习者的声调产出;(2)对于低水平汉语学习者来说.即时呈现教师的手势可以引导学习者发音器官的运动,可用于课堂上的即时纠音。对于高水平学习者来说,由于四个声调的发音模式已经建立并固定下来,不易受教师手势的干扰。

  • 标签: 视觉加工 声调产出 多模态学习
  • 简介:以汉语致使重动句教学中的练习模式为例,探讨汉语二语高难度语法项目教学中不同课堂练习模式的习得效果。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显性学习过程中,理解性练习模式和产出性练习模式都能明显促进学习者习得语法项目,但两种模式的促学机制不同。教学实验表明:“显性学习+产出性练习”模式采用的读后缩写练习,有效联系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因而习得效率更高。本研究也为“输出假说”提供了汉语二语习得的证据。

  • 标签: 理解性练习 产出性练习 重动句 协同 输出假说
  • 简介: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从加工机制的角度考察产出性词汇门槛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产出词汇和理解词汇在机制上有所不同。理解词汇时只需具备母语的语义知识,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母语语义的映射关系就可以实现。但产出词汇时必须具备第二语言的语义知识,此时学习者可能仅具备第二语言的词汇知识,也可能已经建立了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一般来说,第二语言词汇的产出自动化依赖于被整合到心理词典中的词汇能力而不是词汇知识。然而,我们很难判定学习者是否已经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这只能在口语表达中加以判断。

  • 标签: 理解机制 产出机制 产出性词汇门槛
  • 简介: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乙也(不)VP/AP;甲也(不)VP1/AP1,乙也(不)VPE/AP2;甲也(不)VP1/AP1,也VP2/AP2”,句法规约是后项对前项的复制和语义顺延;通的句模为“……,NP也VP/AP;SP,NP也VP/AP”,接受零前提或表示周遍、强调、时段和频次等构式的规约。语用上单比侧重句内语境,通侧重句外语境,语力后者强于前者。

  • 标签: “也” 单比 通比 句模 语用
  • 简介:本文对《醒世姻缘传》中的“”字句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描写,从汉语“”字句历时发展、现时比较的角度,揭示其诸多不同特性,以求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汉语“”字句及其发展提供共时平面的有力佐证。

  • 标签: “比”字句 比动句 差比 异比
  • 简介:“XY还W”具有统一的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Y更W”的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构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构式意义得到解释。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 递进
  • 简介:本研究探讨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在口语产出中的权衡效应和加工机制。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因素是造成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的主要原因。没有时间压力的口语交际并不会产生权衡效应。但有时间压力必然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口语交际带来不同程度的权衡效应。此外,时间压力是影响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机制变化的外在因素,而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则是口语产出权衡效应的内在因素。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学习者必然会以依赖不同的加工机制实现口语产出的质与量的平衡。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规则加工优势和语块加工优势与其第二语言加工特定的脑区密切相关。这些结论对汉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加工机制 汉语口语 流利性 准确性 权衡效应
  • 简介:反拨效应是语言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是语言教学后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多年来对于反拨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及实证研究,对于反拨效应对语言教学影响部分研究较少,而对于英语专业中如何利用语言测试反拨效应指导语言教学,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文章阐述运用口语测试动态评估体系的反拨效应,并提出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应从学生口语应试观念更新、教师强化听说教学内容、课内外语言训练结合、考核方式过程化以及教师队伍新型化等方面,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提高考试的积极影响、降低考试的负面影响,调整优化语言教学,推动学生口语有效产出

  • 标签: 反拨效应 口语产出能力 动态评估 口语教学
  • 简介:本文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视角,从输入、输出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构建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新模式。课堂上输出先于输入,学习者完成以语段为单位的输出后,教师提供输入,在选择性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注意到输出与输入的差距。完整的教学至少包括两次个体输出,课堂为控制性语段写作,课后为完整篇章写作。课堂小组讨论涉及内容、结构、语言形式三方面。即时评价从多渠道对学生课堂输出给予反馈。延时评价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范例点评作文,必要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新的写作任务。本文设计了教学实验,对比实验证明:“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新型写作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标签: 产出导向法 写作 输入 输出 评价反馈 教学实验
  • 简介: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之所以了不起,正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技巧,使得原本缺少浪漫色彩的故事转变为了一个独特的悲剧,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这部作品运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模式,使得故事情节和主题更加突显,故事的主人公同是故事的叙述者,进而多层面传达出作品的意蕴。因此,本文从叙事时间和叙事手法两个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深入挖掘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艺术 叙事
  • 简介: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通过一个满怀'美国梦'的青年,在目睹一个美国梦实现者暴富、纠结和死亡的整个经过后,幡然悔悟,看清了所谓上层社会的真面目,最后放弃了美国梦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的社会现实。这部小说无论是选材,还是写作技巧,都具有新意。在故事叙事上,作者采用循环的叙事艺术,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来推进故事的发展,使小说既有悬念,又具备真实感。

  • 标签: 了不起盖茨比 叙事艺术 摭谈
  • 简介:声调是导致汉语外语口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超音段特征。通过考察朗读任务、汉语学习时长、汉语接触、认同和动机对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朗读任务对声调错误率有显著影响,朗读汉字语段朗读拼音语段的声调错误更多。汉语学习时长对声调错误率无显著影响,而且朗读任务和汉语学习时长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朗读拼音语段的声调错误率随着学习时长增加有提高趋势。在朗读拼音语段条件下,认同、汉语接触和动机均不是瑞士德语母语者声调错误率变异的显著预测源,但是语言认同跟声调错误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文化认同跟声调错误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朗读汉字语段条件下,文化认同、汉语接触和动机不是预测声调错误率的显著变量,但是汉语使用程度和语言认同均跟声调错误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且语言认同可以有效地预测声调错误率的变异,语言认同得分越高,声调错误率越低。

  • 标签: 声调习得 朗读任务 学习时长 汉语接触 认同 动机
  • 简介:由于对弱者的蔑视超过怜悯,由于习惯了用严峻的眼光观察一切事物的内在,我对李清照那传诵一时的名句,“帘卷西风,人黄花瘦”,可以说是反常地,保持着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它总使我想到一幅很凄楚的图画:一个瘦小的女人弱不禁风地站在一丛菊花前。因而引起了许多近乎是无可奈何的联想。它使我强烈地意识到李清照在这个句子中是故意显示自己的柔弱,而目的在引起别人的同情。她深深地沉浸在自我怜惜中……

  • 标签: 李清照词 黄花 同情 人类 自我 思想
  • 简介: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使他成为20世纪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了不起的盖茨》主要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年轻一代人的道德表现,揭示人们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对婚姻、金钱和伦理道德的态度转变,它尝试用新的叙事形式讲述故事情节并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促进美国文学创作向前迈进一步。《了不起的盖茨》以独特的感

  • 标签: 中的感官 了不起盖茨比 叙事分析
  • 简介:勘互参法本是前人常用的一种校勘方法,将这种方法推广到训诂领域,就发展成了一种很有效的训诂方法。其依据是有关语料所存在的相应性;其效用则主要有四个,即考文字、破通假、求义训、辨疑义。

  • 标签: 训诂方法 语料 通假 义训 辨疑 论略
  • 简介:通过分析120篇汉语二语作文,探索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型词汇水平和作文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产出型词汇水平由词汇丰富性衡量,包含词汇密度、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发现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型词汇水平各衡量维度和学习者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一致。词汇准确性与作文质量最紧密相关,词汇复杂性与作文质量呈现显著相关,但是词汇密度与作文质量无显著相关。词汇多样性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测量方式不同,词汇多样性与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也不同。另外,学习者词汇丰富性受话题熟悉度的影响,不熟悉话题对学习者的词汇准确性和(或)复杂性具有推动作用。

  • 标签: 产出型词汇水平 词汇丰富性 写作质量
  • 简介:词汇知识是语言理解的关键和语言产出的基础,其中产出性词汇知识对口语与书面语输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非汉语环境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的作文为语料对二者的书面语输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类学习者写作质量差异显著,由此对二者的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差异及其对写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裔与非华裔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知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各项词汇知识变量对写作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究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建议。

  • 标签: 华裔 非华裔 产出性词汇知识差异 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