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三国演义》对待历史事实的问题,明清以来,多有论及。其论述的焦点大多集中于具体人物事件的虚实考辨,而未能立足于创作方法论角度,从宏观上审视《三国演义》艺术地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创作的方式方法,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 标签: 《三国演义》 人物 创作方法 审视 考辨 虚实
  • 简介:从中医文献看传统训释─—兼谈中医文献的语言研究张显成中医文化是极其古老又极其发达的文化,中医典籍非常丰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中医文化的影响也极其巨大深远所以,中医文献理应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然而,在涉及见载于中医文献的一...

  • 标签: 中医文献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中医术语 训释 马王堆医书
  • 简介:楚国简帛文字资料综述李运富楚国自周成王初封于荆蛮,凡传二十九世四十二王,到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历时八百余年。楚民族原本偏居一隅,只有荆。睢之间的弹丸之地,曾长期受周王朝及中原诸侯的歧视和欺侮。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楚人艰苦奋斗,不断发展,...

  • 标签: 竹简 楚文化 文字资料 战国中期 发掘报告 楚简
  • 简介:<正>先秦典籍引用俗语时多称“谚”“鄙语”“野语”“民语”“鄙谚”“言”等,未见“俗语”“俗话”“俗说”“俗谚”等提法。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左传·闵公元年》:“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国语·周语二》:“且谚曰:‘兽恶其网,民恶其上。’”

  • 标签: 先秦典籍 俗语 左传 公元年 俗谚 引用
  • 简介:汉字简化即由繁到简(书写)、由难到易(识记),不仅是现实应用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应该认清并顺从这一发展趋势,不走历史的回头路。文字本来是人创造的,并非造化的恩赐,因此人要用什么样的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有权进行自由选择。但必须指出,这里的“人”不是指个体,也不是指少数几个人或一些人,而是指一个民族群体。“自由选择”也不是个体或少数人的随心所欲、任意所为,而是认清客观规律,遵循一定的操作规则。汉字简化并不意味着越简越好,越易越好。“简”与“易”都是相对的,都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脱离“方块”形体而变成拉丁文,也不应废弃单个汉字的独立意义而代之以拼音。为什么“不应”,道理

  • 标签: 汉字简化 民族群体 废除汉字 操作规则 汉字使用 汉民族文化
  • 简介:浅谈关于毛泽东同志经典著作资料的查找李海飙毛泽东同志以其毕生的精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奋斗,并以他渊博的学识、革命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述。大家在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有关查找毛泽东同志经典著作的各种问题....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著作 经典著作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思想 主题索引
  • 简介:敦煌文献面广量大,内容极为丰富。近年来关于敦煌文献词语考释的论著也层出不穷,然最多的还是围绕敦煌变文的词语研究。由唐耕耦、陆宏基编辑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1—5辑,出版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校录中存在着一些讹误,但它收录了地志、氏族志、传记、帐籍及各类公私文书等34类文献,“可以说是迄今敦煌研究中收录历史资料最多的一部录文集”。其中有不少词语,各类辞书均未收录,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也未曾言及,现选取数例,参照有关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略加考释,聊表芹献之意。

  • 标签: 敦煌 社会经济 文献 词语 略考
  • 简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

  • 标签: 文献学 古典汉语 写作 学史 九十年代 人文学术
  • 简介:本文运用汉译佛经和传统文献的语料,考释了“录”和“赐”两条词语。通过考释,本文试图说明如果把汉译佛经与传统文献结合起来研究,会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汉语词汇史 词语 考释
  •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史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儿化音节 进步意义
  • 简介: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出土文献中,“是是”连用的后一“是”字不是系词而是副词。文章对此辨析讨论。结论:“是是”连用的后一“是”字可用作系词.但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说来.当它用于判断句中,应为系词;当它用于叙述句中,则是副词。

  • 标签: 连用 系词 副词 训释 判断句 出土文献
  • 简介:转语的名称最早见于汉扬雄的《方言》.后人从音义关系和音转规律等方面充实丰富了转语说。王念孙在继承前人特别是他的老师戴震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转语的研究领域.将传统的转语说改造成研究同源词的利器。在《广雅疏证》中·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运用转语理论进行语源研究取得了远超前人的成就。

  • 标签: 转语 同源词 《广雅疏证》 音义关系 《方言》 音转
  • 简介:1994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社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听众程度极高,而且问题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见面实在开心。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汉来此参加武林大会一样。其实我本人不大喜欢开演讲会,过去我办《明报》时,若有意见就写社评,不过这有个缺点,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没有赶的,讲得自以为对了,其实对不对也不知道。所以我不爱演讲,但爱对话。

  • 标签: 历史人物 武侠人物 武侠小说 历史小说 现实生活 境界
  • 简介: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下)张树铮五、隋唐五代时期山东的方言隋唐五代时期山东地区是比较安定的。除了隋末和唐中期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唐末有战乱之外,山东地区的居民没有太大的迁徙变动。这一时期的山东方言详情如何,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反映山东方言的资料,只是有些文献中...

  • 标签: 山东方言 《金瓶梅》 山东地区 山东词人 《中原音韵》 蒲松龄
  • 简介:本文打算对研究历史语言的几种方法说长道短。往往具体的研究方法由处理具体的材料产生出来,中间有依存关系,所以本文说的“方法”包含材料跟处理办法两种因素。一位哲学家也许会批评我们的概念定义不严格。好像这儿说的“方法”换成眼下老百姓说的“路子”更合适。

  • 标签: 历史语言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法 语言基础
  • 简介:1.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脉络1.1.德国早期汉学:17世纪至建立于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众所皆知,欧洲汉学研究的开端来自天主教16至18世纪在中国所进行的传教工作,最早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其为欧洲最早汉学研究之地,之

  • 标签: 历史现况 德国汉学 汉学研究
  • 简介:<正>爆发于本世纪初叶的五四运动,以其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和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近代中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十年过去了,五四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环境早已改变,发起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们也已谢世,但五四运动震撼人心的呐喊和呼唤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一遍遍响起,並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寄托。五四运动先驱们激烈彻底

  • 标签: 五四运动 五四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封建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
  • 简介:<正>《切韵》三等支脂祭真仙宵侵盐(举平以赅上去入)里,在同声母、同韵部、同声调的情况下,喉牙唇三组声母反切下字不能联系,《切韵》分列于不同的小韵,等韵图也放置在三等和四等格里,如“支”韵:三等四等奇渠羁切祗巨支切

  • 标签: 重纽 三A 喉牙 《切韵》 三等韵 组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