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满+NP”与“全+NP”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动态的语句环境下不宜互换。认知主体如果意欲突显事物的充溢性、个体的数量以及成员之间的同质性,就会选择容器隐喻,形式化为“满+NP”;如果意欲突显事物的完整性、个体分布的范围以及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就会选择套件隐喻,形式化为“全+NP”。言说者是主观夸张还是客观实陈,表达式是侧重描述还是侧重指称,可以反映认知主体的突显对象及相应的隐喻模式。统计表明,“满+NP”倾向于充当修饰语(定语/状语),存在谓语用法;“全+NP”倾向于充当主宾语,未发现谓语用法。这是“满+NP”与“全+NP”不宜互换的形式证明。

  • 标签: 隐喻 突显 语用 分布 “满”“全”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正>本文是汉语和朝鲜语对比语法研究的一个尝试。以汉语"在+名词词组(NP)"和朝鲜语在名词词组(NP)后面附加位格或与格的粘附成分这两种不同的语法形式的对比为范围,分析有关句式,找出汉、朝两种语言句式的对应规律。初稿引用了大量彼此对译的句子,分门别类,作了统计,篇幅较长。这里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句子,以汉语句式的不同特点为区分小类的标准,把朝鲜语的相对句式,对比排列在下面,指出每个小类的句式特点及对比关系。初稿是双向——汉到朝与朝到汉——分析的,这里限于篇幅,只做单向——汉到朝的叙述。在必要时对朝到汉的对比关系略述一二。

  • 标签: 朝鲜语 句式特点 过去时 汉语 位格 施动者
  • 简介:本文从结构类型、使用时代及消失的原因、产生的地域、在现代方言的保留及"去"的意义等四个方面对近代汉语"去+NP+去"句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近代汉语 名词 名词性短语 方言
  • 简介: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将NP2+在L+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在L”有多种语义指向,蕴涵多种语义角色;受动词的限制,“在L”可以次范畴化为[原点][起点][终点]和[方向]的对立。“在L”的语义功能制约该句式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在L”位于“把/将”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在L”的语义指向、“在L”蕴涵的语义角色、时序原则和成分照应原则。

  • 标签: “把/将”字句 在L 语义功能 变换 位序
  • 简介:这篇论文主要从总体使用情况、上下文语境、同义句式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NP+在+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语用问题.

  • 标签: 同义句式 语用 主位 述位
  • 简介:NP+好+V/A”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个对NP特征进行主观甚度凸显的构式家族,其源构式是先秦时期就产生的“NP+好+NP”结构,构式“NP+好+NP”由于类推扩展而产生构式“NP非受事+好+V(O)”,构式“NP非受事+好+V(O)”又可以扩展为“NP受事+好+V”,这一扩展过程不但可以从构式产生的历史顺序和语义演变逻辑得到证明,还可以从构件“好+V”的词汇化过程得到证明。“NP受事+好+V”又可进一步扩展为构式“NP+好+A”,“好”也因其后的尾焦点由动词扩展到形容词而从一个具有主观甚度评判意义的形容词演变成一个具有主观评判性的程度副词。

  • 标签: 构式语法 承继 词汇化 语法化 “NP+Hao(好)+V A”
  • 简介:<正>“名”是句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引已有的事物名称,而后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化而合之成为一种新的体式。或诗词曲赋,或联语短文,信手拈来,机智成趣,融会贯通,征引雅谑。这种方法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它确也是一种博学与智慧的表现,一种巧思与雅趣的创造。如果使用适情应境得体,可使表达风趣幽默,富有意味。南方某高校学生中间流传着一首名诗,作者抄录如下,并定名为“读宋词”

  • 标签: 集名 全式 诗词曲 物名 雅谑 张生
  • 简介: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 标签: 韵书 校本 《广韵》 《集韵》 《切韵》 字形结构
  • 简介:本文在对电视剧《亮剑》台词作定量考察的基础上,对汉语中“我李云龙”一类的“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从结构的内部构成、NP的语义特征和句子谓语及情态特征等多侧面进行描写。本文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是一种隐性述谓结构,其“NP”的功能在于凸显“人称代词”所指代对象在当下话语情境中说话人所认定的某种属性特征,从而造成该种结构表达的强主观性。这种强主观性的凸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句子[-事件]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结构是一种话语功能独特的短语结构,其主要的话语功能在于凸显代词所指对象在特定话语情境中所拥有的某种特定属性要素,从而规定着言者对这一对象的主观评价或是预测代词所指对象在话语情境中所要采取的特定行为。

  • 标签: 人称代词 复指结构 主观性 隐性述谓关系 话语功能
  • 简介:赵振铎先生以五种宋本、影宋本和清人三十多种成果作为雠校本,对今流传最广的清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

  • 标签: 《集韵校本》 历史担当 类型学体式 求真求是
  • 简介:《五音韵》收字庞杂,其字头、音切及释文多承自《广韵》、《韵》。将《五音韵》与其来源文献进行比勘,发现二百余例异文。这些材料体现了韩道昭口音中全浊声纽清化、晓非混同、知章合流、入声韵消变、闭口韵消失、重纽对立消失、浊上变去以及韵部间进一步并归等金代一系列重要音变现象。

  • 标签: 《五音集韵》 异文 语音变化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语文工具书中,清人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是一部有特色、有实用价值的著作。它虽被列为字书之列,却与一般的字典不同:它既不在字头下标注音韵,也不自己解说字

  • 标签: 我国古代 工具书 字书 字头 义例 清人
  • 简介:"词汇语义—句法语义"的衔接是句法—语义接口的重要内容,也是句法结构生成的关键。句法范畴义征是词汇语义与句法语义的衔接桥梁,其提取和标记的建构是衔接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基于语义范畴的义征分析和语义子场的概括抽象,共提取句法范畴义征61个,经过对《受限词元表》中50个常用词(包括名、动、形三类)所形成的组合结构以及汉语简单句型(220个)的验证增补,建构了优化的《句法范畴义征标记》(76个),并对所提取的范畴义征进行了界定。作为工程语言学项目,句法范畴义征标记的建构,最终是为句法结构的理解生成服务的。

  • 标签: 句法范畴义征 语义范畴 语义子场 义征分析 标记集
  • 简介:1886年出版的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第二版),在当时是一部权威性的北京话课本。它系统地记录了19世纪中期的北京官方音系。作为课本,语音、汉字、词汇、阅读并重,1500多条注释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价值均无超出课本。文章借以讨论汉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质疑“至少六百年来北京音一直是官话正音”的定说。

  • 标签: 威妥玛 《语言自迩集》 19世纪中期 北京话 北京官方音系
  • 简介:文章对清写本韵书《六书声应》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讨论,通过与现代方言比较,判定该书是一部吴语韵书。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记录了"气流分调"现象。

  • 标签: 《六书声应集》 语音 气流分调 吴方言
  • 简介:本文重点探讨了《祖堂》问句里所反映的中古语法现象.《祖堂》中问句由于受中古中土文献、翻译佛经文献的影响,保留了中古问句的许多用法特点,尤其是书中引用佛典、引用古语的部分,同时这些特点因受唐五代大量新兴语法现象的排挤而走向末路.从《祖堂》可见疑问句式在从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进程中的表现:中古阶段大量使用的,在《祖堂》及近代汉语中就少见;中古时期才露端倪的,在《祖堂》及近代汉语中则大放光彩;中古时期出现的某些语法现象在《祖堂》中使用,其地域方言特征可能受时间先后层次、当时通语等因素的制约.

  • 标签: 《祖堂集》 疑问代词 疑问句 中古语法
  • 简介:根据《韵》切语已经清化而《类篇》切语尚未清化、《类篇》切语已经清化而《韵》切语尚未清化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修撰者根据时音分别对两部辞书的切语进行了改造,这些改动反映了浊音清化。

  • 标签: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 简介:<正>一前言"呢"是现代汉语主要语气助词之一,前人对其来源和发展过程,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囿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在前人的研究中,通常认为近代汉语里"聻、那、在"等几个助词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来源有关,这几个助词在唐五代成书的禅宗史料《祖堂》中均多次出现.本文拟以上述几个助词在《祖堂》中的使用情况为中心,对比、参考唐、宋、元其它史料,对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发展情况和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描写和探索。

  • 标签: 祖堂集 现代汉语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词 近代汉语 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