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中国文坛上,张爱玲无疑是集生命感与艺术感于一身,才思敏捷、语言形式变幻莫测的女作家。张爱玲作品的突出特点不仅是情节演绎的生活化,更具备有独树一帜的清丽奇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但张爱玲作品研究一直存在重文学解读,轻言语分析的倾向,这使得张爱玲文学作品语言研究的不足亟待弥补。本文拟从修辞的角度看待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超常搭配,分析其带来的表达效果。

  • 标签: 修辞 超常搭配 语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很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是非常栩栩如生的,作者通过对社会背景、人物的外貌、性格、对话、故事情节、神态、心理、细节等的描写来塑造一个比较丰满的、比较立体的人物形象,我们通常都只注意到人物形象,其实我们一直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也是很有内涵的,它可以是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是暗示了人物命运。本文旨在研究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重要性和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来源。

  • 标签: 英语文学作品 重要性 来源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杨争光作品中的方言词进行收集整理,根据词性和使用频率将其分为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现在创作中使用关中方言词,能使作品读来更有地域文化色彩,更能凸显出他笔下西北农民们直爽豪迈的性格,展现了浓厚的陕西关中农村气息。

  • 标签: 杨争光 作品 关中方言 研究
  • 简介:摘要各种宗教都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来达到缓解和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执著与追求,进而起到心理调节作用,基督教也不例外。教会作为一个团体,在基督徒妇女的日常社交中,起到相当大的支持作用,包括社会支持与归属感的增加、教育娱乐功能与团体治疗的效果。但过分的热衷于传教活动和信徒圈的排他性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 标签: 基督教教会 妇女 亲近社交 影响
  • 简介:摘要20世纪60年代,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一经出版就成为最畅销的图书并且于同年荣获普利策奖。直到今天,这部小说还在不断出版,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除了常被论及的种族主义主题和人性主题,小说还有一个更深的主题——成长主题。作家哈珀通过描绘一个美国南方一个深受种族隔离之害的小镇上几个孩子的生活及成长,向读者表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儿童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有巨大的关系。

  • 标签: 儿童教育 种族主义 道德 成长
  • 简介:作者:涛书名:动画符号与国家形象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ISBN:9787308097161DOI:10.13760/b.cnki.sam.201601018在大众传播中引入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早已有之。约翰·费斯克在其著作《传播符号学理论》中,就将传播研究分为两个主要的学派。一是过程学派,他们将传播看作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是影响他人行为或心理状态的过程。过程学派关注媒介如何编码和受众如何解码,探讨传播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符号学派 传播符号学 传播研究 悬崖上的金鱼姬 文化特质 视觉暂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