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描写信宜话的"咁"、"噉"、"个/那"以及在名词前面出现的同类成分。这些成分在修饰其它词语的时候,往被修饰词的内涵里增加的内容是可变的,不固定的。比较普通话的两个例子:牙雕展品最受欢迎;"牙雕"作修饰语,不管说话人在什么场合下话,被修饰语"展品"所增加的内容都是

  • 标签: 普通话 指示词 附加语 信宜 形容词 修饰语
  • 简介:不少汉语方言中都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的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本文称之为"指示叹词",如粤方言的"呢"和"哞"、吴方言的"喏"、长沙话的"喋"等.跟其他叹词一样,它们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考察了各地方言的指示叹词,发现它们都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前者应是本来的用法,经虚化而成后者.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语言表指示的手段一般都以名词性、副词性或动词性语词为主,專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汉语的这一发现,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叹词 指示词 话语分析 语法化
  • 简介:黔东苗语指示词分为定指指示词和疑问指示词。定指指示词分“近指”noη^3(这)、“对指”nen^3(那)、“中指”moη^3(那)、“远指”ε^1(那)和“非呈现指”i^3(那);疑问指示词只有一个tei^6(哪,何)。

  • 标签: 黔东苗语 指示词 分类
  • 简介:摘要韩语具有'이,그,저'三元指示体系,中文具有‘这,那’二元指示体系。本文将分析汉语和韩语各指示词的用法和功能,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 标签:
  • 简介: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 标签: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