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反、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反、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为四声互用。从反、音与叶反、音的对比来看,反、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反、音与叶反、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正>一、唐钺先生健在今年月十一日(阴历壬戌年腊月二十九日)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提前祝贺春节。叶老身体健旺,精神很好;叶至善兄也在家。叶老谈起"中国修辞学会"的事情,说复旦大学编关于陈望道光生的纪念论文集(即《〈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张志公同忐让我写篇序。这篇序是应该写的,可是我对修辞学没有多少话要说,考虑再也没有写,实在对不起。至善兄插话说,按交情是应该写的,父亲考虑了很久,结果没有写。叶老接着问我说:"唐钺先生

  • 标签:
  • 简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 简介:<正>一、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古风》第一)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金。(《古风》第三十五)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次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次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次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型的概念,不但在同一个符号系统的内部或者在其子系统之间存在次约定,而且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次约定的现象。区分“约定俗成”理论和“次约定”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符号及其符号构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二次约定 理据性 关系型概念
  • 简介:第六届亚太地区语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届中国第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定于2008年3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国外参会者会务费为1250元人民币(合160美元),国内参会者为600元人民币。交通费及食宿费自理。大会主题为“语习得”,涉及双语研究、多语研究、儿童语习得、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形态学、句法学、口头语篇、书面语篇、语用学、研究方法、课堂认知、社会文化视角的语习得、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语习得、普遍语法、测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等。正式邀请将于2007年10月9日前发出。

  • 标签: 二语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 学术研讨会 亚太地区 中国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 简介:<正>下定义是编词书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解释百科词语,除了人名、地名、国名、书名之类以外,凡属术语,大都可以下定义,也必须下定义。因此,定义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仅就自己工作中的粗浅经验,讲点体会,以就教于同志们。定义是释文的核心

  • 标签: 定义问题 表现形式 阶级性 债务人 行为规则 政治
  • 简介:摘要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诗意的珍品。《勒俄特依》以“创世”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形成、万物出现、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先民征服自然的艰苦过程,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许多民族经典即使被翻译成汉文,单从题目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释读《勒俄特依》,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 标签: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解题
  • 简介: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重要场所,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一个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班主任,要想一个孩子都不落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确实一件不容易的事。怎样让问题学生重拾信心,实现共同成长呢?本文从“心”角度谈实战经验,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爱心 责任心 耐心 信心
  • 简介:说“咬文嚼字”(则)于光远一“咬文嚼字”有时被用作贬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离不开“咬文嚼字”:写文章总要咬文嚼字才能把文章写好;科学家总要咬文嚼字使自己的科学思想表述得清楚明白;法学家总要咬文嚼字使得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发生歧义;律师们法官们也总要咬...

  • 标签: 人参果 猪八戒 《汉语大词典》 《论衡》 社会科学工作者 《现代汉语词典》
  • 简介:①惊吓和惊奇、惊喜、嘲笑的喊声,虽然用的都是“!”形的标点符号,但音调和音势却干差万别。(张贤亮“早安、朋友》)②做案的经过,那是一句陈述句就能说完的,连第个“○”号都用不着。(同上)

  • 标签: 标点符号 巧用 张贤亮 陈述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①黄鲁直诗:“归燕略无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洪迈《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 标签: 修辞理论 宋代 “用” “在” “带” 诗词
  • 简介:<正>“言效应”是指“言出意达”、“言简意显”、“言质意趣”。这条原则既是广告用语修辞的基本原则.又是广告语言运用的基本特点。一则广告,如果在语言运用上真正体现了“言效应”,必然符合“AIDA原则”和“五Ⅰ要素”。必然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广告.一、言出意达“言出意达”要求广告用语必须准确、鲜明地表达出商品的特质.即同类产品所不具有的优异之处。广告学上有种理论,称usp,其基本观点是.无论哪一种商品都有自身独特的销售理由,广告企划和传播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独特的销售理由并加以突出宜传。

  • 标签: 三言 广告用语 受众 广告语 白加黑 独特的销售
  • 简介:<正>一、柳冕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盖文有余而质不足则流,才有余而雅不足则荡。流荡不返,使人有淫丽之心,此文之病也。(《与徐给事论文书》)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正>“点化”,是文学、特别是诗词中经常运用而又效果很好的一种修辞手法。“点”即点到为止,“化”即变化,意为点到即起变化。可见是对前人诗句或典故的“化用”。这“化用”里面便很有学问和功夫,因此凡“点化”者大都青胜于蓝,甚或是“点铁成金”。今举例试作赏析,自以为很有趣味和意义,并愿借此引起大家对于“点化”手法的重视。两宋之际蒋元龙的词《好事近》中有这样两句:“叶暗乳莺啼,风定老红犹落。”其中第句就是“点化”南朝梁代诗人谢贞的名句“风定花犹落”而成的。据说谢贞这句诗是他八岁时所作,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曾说:“古人有‘风定花

  • 标签: 夕阳红 周邦彦 背驮 玉楼春 秋夜 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