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相关资料,选择人体腰关节中心为研究重点建立力学模型,改变人体身体姿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处于直立放松平衡位时,脊柱前、后壁肌的向下等长收缩,均不能对L5/S1椎间盘中心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前、后壁肌力及L5/S1关节中心应力大小除受到前、后壁肌拉力角的影响外,更受前壁肌的力臂影响,当力臂较小(小于5.0cm)时,壁肌拉力角增加,前、后壁肌力及L拍。关节应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某一最佳状态,使前、后壁肌收缩所产生的效果在L5/S1关节处完全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适当地利用胸、腹腔内压,亦可确保脊柱前、后壁肌群只需用较小的力就能确保躯体平衡,同时亦可起到“软支柱”的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人体屈位状态下脊柱前、后壁肌力及L5/S1处的应力比直立位要大得多,这提示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前屈弯腰,特别是前屈搬物时更应尽可能地减小重力矩。

  • 标签: 静态作业 腰骶关节 应力特征 软支柱
  • 简介: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运动员的认知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探讨运动员在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时间知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自动加工、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特征和脑空间定位,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构建了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该领域今后发展趋势有:注重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统一研究设计标准,真正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改进专家一新手范式,增加研究对象的不同层级;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各种技术整合联动方案,在同一时间内记录认知过程的行为、眼动和脑神经变化的特点;在相同研究任务情况下,拓展纵向追踪研究和应用训练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情境,使试验任务更接近于现实;设置不同任务及不同任务试验之间的联系及整合,努力剥离认知各部分的独特特征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运动认知 研究技术 认识神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