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监管实践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监管体系呈现管办分离程度高,监督机构独立性强,监督体系层次分明的特点。国内监管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经验尚不足,存在监督主体角色错位、失位,配套监督机制缺失;监管区域差异大、监督碎片化、责权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厘清监督主体的职能划分及契约责任关系;以多重监督机制复合对接实现不同监督方式优势互补;明确监督管理内容定位,促进管理秩序化;建设分类监管长效工作机制,搭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

  • 标签: 公共体育服务 政府购买 监督评估 发达国家
  • 简介:目的:通过内部、外部不同表象训练来评估其对跳远成绩和最大峰力值的影响,并探索出最佳外部表象训练指令下的标志点,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缋.方法:29名未经训练的受试者在测力台上按照5项不同指令完成立定跳远.结果:1)基线跳距40%处作为标志点进行立定跳远这一外部表象训练下,受试者的立定跳远成缋提高最显著(206.2±34cm),p〈0.05.2)起跳过程中的最大峰力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建议:在基线跳距40%处设立标志点的外部表象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内部表象训练,即外部表象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缋有显著影响.在本实验研究中受试者均为普通运动员,并没有精英级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建议进一步的实验可以增加精英运动员作为受试者进行测试.

  • 标签: 表象训练 立定跳远 跳远成绩
  • 简介: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min,刺激频率为45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 标签: 慢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肌肉功能状态测试仪 康复
  • 简介:赛艇力量训练数字化评估系统是基于力量训练的常用与特定测试指标与数据,运用计算机编程工具和语言进行开发,建立的长期的、连续的资料数据库与数字化评估系统。在电脑浏览器及移动设备如苹果、安卓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等平台上,实现了管理人员、教练员、科医人员对运动员基本信息、力量训练内容与训练状态的数据录入、管理、评估与报告上传,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训练数据的汇总、计算、图表展示,直观的显示出了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该评估系统可加强对训练的监控,通过对每一次训练课和训练手段的评估,帮助教练员和科医人员了解赛艇队员力量训练的质量,便于监督和指导,为引导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实用性的技术工具。

  • 标签: 赛艇 力量训练 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