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地处沙漠地区的蒙古,在长期驯驼、驭驼过程中创造和形成了驼文化体系,并孕育了赛驼运动。赛驼运动从古代早期的斗驼逐步发展为明清时期的野外赛驼,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场地赛驼等多种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其过程中的祭祀与仪式也充分体现了驼文化的内涵。赛驼在其发展、传承过程中,植根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依托特有的地理环境,在游牧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成为诠释驼文化历史内涵和时代风貌的媒介。同时,它又反哺“驼文化”,为蒙古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蒙古族 驼文化 赛驼运动
  • 简介:运用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咨询等方法,对蒙古聚居区域传统体育文化那达慕摔跤、赛马、射箭等的演进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古老而又神奇的娱乐性、游艺性体育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显著性特征是竞技性强、组织性高、内容不断增加、富于民族特色。

  • 标签: 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蒙古族 那达慕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哈尼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路径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当前哈尼传统体育面临着涵化、发展方向不明确、参与主体流失及影响力缺乏的传承困境。针对传承困境应加强哈尼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和理论系统化构建:坚持以文化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路标,明确哈尼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走文化产业道路的优化路径:拓展哈尼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空间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哈尼族 传统体育 传承困境 路径选择
  • 简介:该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蒙古博克区别于其它国家民族民间传统摔跤与国际式摔跤的特点和优势。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为了比试男人的力量、机灵、技巧、耐力而创立了"摔跤"运动项目,迄今为止兴衰过各式各样的摔跤。蒙古人比较了解的民族式摔跤有"蒙古搏克"、"日本相扑"、"韩式摔跤"、"哈萨克斯坦克柔术"、"土耳其油脂摔跤"等,国际式摔跤有自由式、古典式等。"蒙古搏克"比起这些摔跤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 标签: 蒙古人 运动项目 博克 摔跤服 摔跤手 摔跤场地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蒙古搏克运动文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蒙古搏克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体现着公正平等的文化特征。通过弘扬蒙古搏克运动文化,可以促进蒙古繁荣发展,培养蒙古人民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

  • 标签: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蒙古搏克运动 体育文化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布依、汉族高中生体质状况,为当地完善高中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黔西南1800名汉族、布依高中生进行体质测试。结果:汉族男、女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显著高于布依,但BMI差异不显著。布依男、女高中生肺活量略高于汉族,而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汉族;汉族男高中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柔韧素质显著高于布依,其有氧耐力和上肢力量耐力素质显著低于布依;汉族女高中生的腰腹肌力量显著高于布依;其他身体素质指标上,汉族、布依女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布依女高中生的耐力素质较汉族更为集中均衡。

  • 标签: 黔西南 汉族 布依族 体质
  • 简介:应用体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借助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傈僳聚居村落的“刀杆节”仪式变迁进行个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傈僳的刀杆节仪式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以“神圣”为主流或以“世俗”为主线;“神圣与世俗之间的通约”是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竭内源动力。通过调查个案来管窥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逻辑和变迁规律,对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育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刀杆节 仪式
  • 简介:分析校园文化的特质和作用,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及策略,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 标签: 高等学校 体育文化 和谐校园 传承与发展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广东礼乐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研究。存在问题:礼乐龙舟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缺乏保护;传承主体弱化、开展龙舟活动缺乏财力物力支持;龙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需待深入以及龙舟运动出现商业化倾向等。发展对策:将礼乐龙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遗产相结合,塑造龙舟文化品牌,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礼乐龙舟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将龙舟文化引入校园,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以龙舟文化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将龙舟文化与全民健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 标签: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礼乐龙舟 广东
  • 简介: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的代际传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代际传承困境是制约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解决代际传承困境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武术的长期发展与不断延续。

  • 标签: 武术 代际传承 现代背景 困境 对策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日本相扑的仪式化传承进行解读,从而引发中国武术仪式化传承的思考。主要结论:仪式是相扑实现文化传承与记忆传递的重要机制;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了传统文化的断流、赛场仪式的匮乏和传习仪式的淡化;中国武术应借鉴相扑的仪式化传承,重拾武术的传统文化基因,重建武术比赛的仪式空间,重塑武术传习的仪式情境,以传统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标签: 体育史 相扑 武术 仪式化传承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鄂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的子课题“土家摆手舞传承与保护的思路”进行研究、剖析和论证,发现: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的思路对鄂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土家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的思路有其优势,同时也面临难题。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 创新 土家摆手舞
  • 简介:阐述羌族'抱蛋'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独特性以及社会意义,指出羌族'抱蛋'游戏传承和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羌族对传统体育'抱蛋'缺乏认知、地域条件的限制且市场化水平低和缺乏相应人才等,提出羌族传统体育游戏'抱蛋'传承与开发的建议:增强羌族对其'抱蛋'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充分利用羌族的地域,加强羌族'抱蛋'体育市场的开发;重视羌族地区'抱蛋'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 标签: 羌族 传统体育游戏 抱蛋 传承 开发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通过对揭阳青狮大众和精英传承模式的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主要结论:揭阳青狮在民间大众传承中面临困境;以揭阳孙氏后人孙淑强为核心的团队开创了精英传承模式并逐渐取代大众传承,成为揭阳青狮突破传承困境的新路径。然而,精英传承模式导致传承主体逐渐抽离社会大众,青狮传承走向了单一化道路,违背非遗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从而使非遗传承陷入了另一困境之中。因此,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寻和思考。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揭阳 青狮 传承模式
  • 简介: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岜沙苗族火枪部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用他者的视角来认识岜沙这一民族,包括他的历史、语言、文化、节庆、婚俗习惯、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利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符号学等知识深挖埋藏在这一被赋予神话色彩的神秘部落背后的民族根性。分析研究岜沙人如何在与自然融合成长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岜沙火枪,阐述岜沙火枪在岜沙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从而理解岜沙人对火抢的崇拜以及其火枪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 标签: 岜沙苗族 火枪部落 火枪文化 崇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哈尼学生25年来耐力素质的研究,为制定和修改学校体育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1985—2010年来,7-18岁年龄组哈尼(以下简称“7-18岁”)学生耐力素质的对比研究。结果:25年来,男生50米×8往返跑除8、9岁增减不明显外,其余年龄组增减明显,其每10年增减值为-2.34s(P〈0.01)、0.148s(P〈0.01)、0.256s(P〈0.01)、2.108s(P〈0.01)、2.34s(P〈0.01)、1.42s(P〈0.01)、0.98s(P〈0.01)、-2s(P〈0.01)、2.78s(P〈0.01)、1.088s(P〈0.01)、0.688s(P〈0.01)、-0.528s(P〈0.01)。女生50米X8往返跑除7、9岁增减差异显著外,7岁增长了6.45s(P〈0.01)、11岁下降了4.86s(P〈0.01),其余年龄组无增减差异;800米除15岁增长了5.41s(P〈0.01)外,其余年龄组增长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体育政策的影响下,哈尼男、女生耐力素质除少数年龄组增长外,均处于停滞或持续下降状态。尤其男生的下降特别严重.女生则是停滞状态。

  • 标签: 学校体育 体育政策 学生耐力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肃南裕固传统体育人口和参与行为进行抽样调查,探析社会结构变迁对传统体育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体育人口呈“多元性”,仍以男性为主,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在校学生参与比例增加,参与者以文化程度中等为主,年龄呈“驼峰型”分布特征。活动时间具有较强的节日性,活动内容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活动场所的选择具有多样性。政府已成为传统体育比赛主要发起者、组织者,传统体育活动处于低层次实物消费阶段。

  • 标签: 牧区 传统体育 人口 裕固族 肃南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裕固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裕固聚居区中小学体育开课率高,但不规范;新课程标准实施率低。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竞赛开展良好,课余运动训练不系统;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兼职体育教师缺少必要的培养,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体育经费匮乏,缺少运动场地、器材。提出依据极少数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实际按学校配齐专职体育教师;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众体育有机结合和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极少数少数民族学校体育等发展对策,旨在为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西北地区 裕固族聚居区 中小学体育 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中国女排精神经过近40年发展,已具有丰富的内涵:无私奉献、团结奋斗、勇攀高峰、自强不息、拼搏创新等精神.中国女排及其精神的发展经历了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国家荣誉;坚韧不拔、逆境突破、文化传承;永不服输、涅槃重生、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复兴之路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对中国女排精神进行价值体系构建,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这一价值体系不断与时俱进,使其具备时代特征和创新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女排精神 价值 发展
  • 简介:体育旅游正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发展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为内蒙古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战略选择。

  • 标签: 内蒙古 体育旅游 SWOT分析 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