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南宋的前期及中期,由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苏文章得到了君王的褒赞、士人的首肯和民间的追捧,三苏文集的编选、标注及刊印风靡一时,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有七种之多。这些选本或依人系文,或分类辑文,体例不一。其中吕祖谦编选的《三苏文集》是较早又较好的选本,其所选之文都是"可诵习为矜式者",非如他本"繁简失宜"、"取舍不当",故而该书具有一定的选本价值,在三苏文章的传承、流播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书因成书较早且质量较好,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以在编纂三苏文集时发挥重要的校勘作用。

  • 标签: 三苏选本 依人系文 分类辑文 选本价值
  • 简介:唐诗气象是指贯穿唐代诗歌的时代风貌和美学品质,显著特征是"雄壮浑厚".唐诗气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它经历了初唐之起始、盛唐之正宗、中唐大历之接武、贞元之流变、乃至晚唐之遗响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唐诗 气象 流变
  • 简介:在我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唐诗可以说是诗坛的青藏高原,唐玄宗李隆基所处的盛唐时代无疑就是诗坛的喜马拉雅。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颇重的李白、杜甫、王维、盂浩然等等值得我们引为民族骄傲的杰出诗人也都出自那个时代。而作为历史上以先英明后昏庸出名的皇帝李隆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体现在李隆基所推出的文化政策和施政措施等在繁荣唐诗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 标签: 盛唐 李隆基 影响
  • 简介:“空白”是我国古典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内涵极其丰富。唐诗中运用空白艺术的作品非常多,主要有空灵的意境、虚淡的画面、语义的含蓄、结构的缺省等几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唐诗 空白艺术 内涵 表现 美学价值
  • 简介:巴蜀商业及商人的生活在唐代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本文主要涉及巴蜀商业和商人的生活两个方面问题,通过运用“以诗证史”、“史地结合”以及现代心理史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来论证这一地区的商业发展和商人生活状况。

  • 标签: 唐代 巴蜀商业 巴蜀商人
  • 简介:钱钟书《谈艺录》和《宋诗选注》对陆游文艺观、作品、人品和创作方法等表现出了迥异的态度。究其因,《谈艺录》著于解放前,《宋诗选注》著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特殊时代。通过对二书关于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诗的创作动机及记梦诗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钱钟书的写作旨意和趣向,以期能对把握陆游作品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有所裨益。

  • 标签: 陆游 钱钟书 谈艺录 宋诗选注 对比
  • 简介:语篇功能主要由三个语义系统构成:主位系统,信息系统,衔接系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原文和其英译文,在主位结构和信息中心等方面,非常相似,而在衔接的表现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别。说明主位和信息结构可以作为分析评价古诗英译文的标准之一。

  • 标签: 《回乡偶书》 英译 语篇功能
  • 简介:“西楼”在唐代诗歌中被诗人们反复使用,实现了从表达实体意义到用以写意抒怀的成功转换,完成了这一意象的生成过程。唐诗中的“西楼”意象,往往跟其他意象如动作意象“登”、自然意象“月”、时间意象“秋”等组合在一起,表达出登临、遣怀、送别、闺怨等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西楼”意象在唐诗中积淀了丰厚的美学意蕴,并为唐以后的韵体文学如宋词、元曲中所继承和发扬,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内蕴丰厚的经典意象。

  • 标签: 唐诗 西楼意象 生成 主题意蕴
  • 简介: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多少学者立志要将其扬名海外,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译者们无法完全地忠实于原作.本文就以唐诗《夜雨寄北》的翻译为例,来探讨古诗翻译作品,就如同德里达所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确当的翻译”.

  • 标签: 古诗 解构主义 确当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