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 标签: 《文心雕龙》 用典 理论观点 用典形式
  • 简介: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尖锐批评过刘勰因笃守儒家"诗教"而形成的保守的封建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在中尖锐地批评过刘勰神秘主义的文学起源论;在一文中分析过刘勰"杂拌儿"式的思想体系.但是鲁迅仍然充分肯定了的重大贡献:"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则",并在若干具体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刘勰的精彩论述.

  • 标签: 鲁迅 刘勰 《文心雕塑龙》 封建功利主义 文学思想
  • 简介:"人气"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学人都曾发展和丰富该理论,刘勰亦然,其努力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中。本文仅择其"体性"篇,阐释其中"人气"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意义。

  • 标签: 人气 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 内在之气 外在之气
  • 简介:“《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然而,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与萧统关系密切,刘勰曾参与《文选》的编选,《文心雕龙》与《文选》所涉及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两人选文标准与文学观念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事实证明:“《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

  • 标签: 《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
  • 简介: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指出了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第一次把创作主体心灵的虚静引入文学创作构思中。虚静状态,是创作主体进行构思的心理条件,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意境说,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神思 灵感 虚静 意境
  • 简介: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来自儒家。笔者认为,刘勰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固然有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方面,但是更多的还是受佛学《中论》的启示。《文心雕龙》正是以这种折衷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理论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得《文心雕龙》总是显得理性而温和,表现出一种不失偏颇、不落情感俗套的典雅与大气。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中道观 中论 折衷
  • 简介: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 标签: 辨骚 楚辞 通变 创新
  • 简介:文心雕龙·祝盟》七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共七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既是刘勰“依经附圣”写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

  • 标签: 文心雕龙 祝盟 诗经 成辞
  • 简介:文心雕龙》和《诗品》,都是产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它们是文论舞台上的双子星。两书作者刘勰和钟嵘都对四言诗和五言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钟嵘对五言诗很推崇,对四言诗却贬抑;刘勰则在叙述四言诗、五言诗的发展中着重讲了五言诗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相关分析,可以初步观察到四言诗、五言诗的发展概况。

  • 标签: 《文心雕龙》 《诗品》 四言诗 五言诗
  • 简介:《国语解》是三国吴人韦昭对《国语》的注疏之作,它在《国语》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语解》在后世影响巨大,除了传统认为它与《左传》关系密切,得益于《左传》的经学地位以外,其本身严谨、全备、既吸收传统成果又注重探究与创新的注释方法与独特的注疏特点是其内在原因

  • 标签: 国语解 韦昭 注释方法 注释特点
  • 简介:张问陶是清代著名诗人,著有《船山诗草》。成镜深先生主编的《船山诗草全》,对张问陶的三千多首诗全部加以注释,是至今最完整的张问陶诗集注本。笔者对全书注释做了补正,除订误外,增补了失之处。

  • 标签: 《船山诗草》 全注 补注
  • 简介:中矩形公式具有一次代数精度,其代数精度低。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对推广的中矩形公式中间点的渐近性质进行论证,并由此得到校正的中矩形公式,它具有三次代数精度。通过实例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校正的中矩形公式计算精度大为提高。

  • 标签: 中矩形公式 中间点 渐近性质 代数精度
  • 简介:针对C13煤层,尤其是中底区采煤工作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自燃发火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工作面因自燃发火而封闭;提出了利用矿井氮系统、灌浆系统”采用打钻氮、灌浆的方法,消除自燃发火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 标签: 钻孔注氮 防火 原因 措施
  • 简介:《船山诗草全》乃继中华书局《船山诗草》出版后的又一煌煌巨著,亮点耀眼,缺点频现,补点尚多,值得探讨。

  • 标签: 《船山诗草全注》 亮点 缺点 补点
  • 简介:为解决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下降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先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增措施,如压裂、酸化、挤活性水、物理法解堵等,但增效果不理想,增难度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储层地质特征,实验分析储层的潜在伤害因素、各种工程作业、酸化增过程以及注入水本身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和伤害程度,研究适宜的酸化工作液体系和酸化工艺技术,解除近井地带的伤害,恢复和提高油层的吸水能力。

  • 标签: 注水井 酸化增注
  • 简介: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如何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

  • 标签: 崂山 雕龙嘴村 丧葬风俗 道教文化
  • 简介:《论语》最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和平发展、导德齐礼、见利思义、教育均等、顺天应命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论语》 孔子 儒家思想
  • 简介:从诗美鉴赏的角度对毛泽东诗词中仅有的4条“作者原”的艺术功效逐一分析、探讨,并由此推断出这是毛泽东认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应在民歌和古诗中吸取营养的观点在他创作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而自然的流露。

  • 标签: 毛泽东 诗词 作者原注 典故
  • 简介:福建文化名人陈宝琛里居期间,听到“甲午”战败,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悲愤难抑,写下著名的《感春》四律。本文试作剖析,以管见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诗歌艺术特色。

  • 标签: 陈宝琛 爱国 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