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隐喻根植于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并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理论上这些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具身隐喻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身体,表征于大脑,而是产生于具体的互动过程中,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模式。基于这种整体平衡的观点,汉语“喜”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表明其具身性和文化性。

  • 标签: 情感隐喻 具身性 文化性 概念隐喻
  • 简介:动商是国内近年来在多重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国内外动商的相关研究在定位上存在着偏差,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结构分布特征各有其特点。我国全新动商的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研究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动商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与完善。

  • 标签: 动商研究 概念认知 发展轨迹
  • 简介:当前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关于学科设置基本规律的探究显得十分紧迫。公安学的兴起、发展、制度设置以及调整过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以此为例证展开的归纳研究表明,新兴学科的制度设置往往显示出这样的基本规律:学科创生往往经过“他向”向“自向”培育的转变;“他向”培育中学科之间将受这种依托关系的相互影响;学科通过“跃升”的方式发展成为上一层级的学科;在这些阶段中,学科反省是常态发生的必要考虑;由学科反省进行的调整往往产生学科碎片、出现学科空白。

  • 标签: 高等教育 学科设置 基本规律 公安学
  • 简介: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意象、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的核心要素。中国传统诗学、美学对二者在诗歌创作、欣赏过程中的具体运作机制往往仅作印象式的“顿悟”分析。从人类普遍认知主义原则出发的认知诗学研究为解释诗歌意象意境具体生发机制提供了新路径。以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文本世界理论入手解释其中的主次意象明晰过程、依依惜别的意境感知过程,从而为读者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启发作用。

  • 标签: 认知诗学 意象 意境 《送元二使安西》
  • 简介: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汉韩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政治隐喻的始源喻类型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以及汉韩政治隐喻的异同,并揭示出两种语言隐喻思维的异同程度有多大,表现出何种方式,进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汉韩对比 认知语言学 政治隐喻 新闻报道
  • 简介:明治时期日本外交官、著名汉学家竹添井井于1876年游历了中国的巴蜀地区,其后撰写出的汉文游记——《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包含了大量他对于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考察。以竹添井井游历重庆时的见闻为切入点,不但可以发现其笔下重庆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可以透过日本人的视角观察近代重庆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竹添巴蜀之行与近代重庆开埠的关系。

  • 标签: 竹添井井 《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 近代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