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刑法理论界所持有的对犯罪客体进行完善或废除的观点囿于通说理论,对犯罪客体进行了不合理的认定。犯罪客体要件是发动犯罪评价的前提,也是整个犯罪构成体系能否进行深入评价的首要条件,对于认定犯罪和保障人权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具备。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工具,所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体应当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借助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内在统一关系,犯罪客体的内涵应当界定为:犯罪对象的存在状态。

  • 标签: 犯罪客体 认定工具 完善论 犯罪对象
  • 简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国际人权公约
  • 简介:作为一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劳动权被赋予了不可剥夺性,不论是普通公民和罪犯都享有劳动权,普通公民的劳动权有《劳动法》保护,罪犯的劳动权有《监狱法》及各种国际公约的保护,但是游离于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劳动权却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固然享有劳动权,但是他们享有劳动权的依据有哪些,多大程度的劳动权,是否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权都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 标签: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劳动权 劳动权利 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