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共25册,收录元明清时期越南使者汉文著作79种,其中途径湖南永州所作诗180余首,构成一组独特的专题诗,展现了从域外看潇湘的新视角。文章依照出使时间早晚和写作的先后次序,依次辑录整理并加注解。

  • 标签: 地方文学史 专题诗 永州 潇湘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 简介:自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李白的月诗扩展了传统月诗的表现主题,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李白、苏轼在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 标签: 李白 苏轼 托意怀人 率真直爽 理性内省 酒神精神
  • 简介: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月诗。他的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 标签: 杜甫 咏月诗 情感意蕴 沉郁诗风
  • 简介:<正>1987年9月,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8年1月份便开始谈恋爱了,女朋友是他的同班同学哈文。机会来自新生入校3个月后的一次联欢晚会,李凭着自己笨拙的几个"花活",与女友跳着跳着就跳到一块去了。入学时李的父亲把儿子护送到广院,临行前叮嘱了李两件

  • 标签: 李咏 北京广播学院 联欢晚会 同班同学 电视专题节目 新生入校
  • 简介:河西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也是古代中国率先接受西方物质、精神文明的洗礼,融胡汉、东西文明为一体,日益开放、日益发展、日益繁荣的一个"特区"。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内聚性便是河西文化的鲜明品格。历代文人河西的诗词作品,便是河西历史生活、地域文化精神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篇章。《全唐诗》中边塞诗约有两千首,其中歌咏西北边塞的约占一千五百首,而涉及"河西"者分量最大。明清时期河西诗相对于唐边塞诗而言,又有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独特品格。地域文化研究是中华文化研究探原析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域文化与文学或诗歌的关系,也是一个愈来愈受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朱瑜章老师编选《历代河西诗歌选注》,是具有开拓精神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 标签: 《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 序言
  • 简介:荆轲》诗为陶渊明咏史八首之一,这首诗歌咏历史上的刺客荆轲,而在内容与风格上与其它咏史诗以及隐逸诗形成明显区别。陶渊明对荆轲的认识源于《史记》,但是有意强化了其英雄形象与游侠色彩,究其原因,源于自己豪放的个性、有志难酬的现实困境与少年时的侠义思想。

  • 标签: 陶渊明 《咏荆轲》 荆轲 侠义
  • 简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兴盛的关键时期,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件雅俗共赏的事。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文化模式,与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而深广。文人不仅懂、爱,还以入诗,把的特性和文人的心态融入诗中。成为了寺庙和隐逸生活的重要内容,与竹、琴、鹤、蝉等意象有了密切关联。尤其是中唐以降,更成为了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文人的心理需求。

  • 标签: 唐代 茶诗 心理需求
  • 简介:张澍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的《凉州词》和《闲居杂》两组凉诗以自己对河西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河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异的动植物、古迹、文物等的歌咏,讴歌了河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是对河西悠久灿烂历史文化向世人的介绍和炫耀,体现出张澍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张澍的这两组凉诗不可以平常诗词来看待,虽个别地方难免夸张失实之处,但其内容均有历史文献的记载为依据,为我们研究河西历史文化提供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和参考。

  • 标签: 张澍 咏凉风物诗 历史文化 线索 参考
  • 简介:李白瓢逸浪漫的诗风源于他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构成了李白诗的宇宙境界,宇宙境界的具象化表现是他极具个性特征的诗歌意象,月,赞月是中国古典诗歌惯常歌咏的主题之一,而明月这一意象只有在李白这里才得到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月诗的魅力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它是形成李白宇宙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 标签: 李白 咏月诗 宇宙境界 人格魅力 诗歌意象
  • 简介:蒙古族习俗包括了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用具、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 标签: 蒙古族 习俗
  • 简介:与十年前相比,再一次走出国门的我成熟了许多,已经不再像上次那样遇见什么都头脑发热。一味地兴奋与激动了。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欣赏的眼光。不妨想,当你们裹着棉衣,感受数九寒冬的时候,我却在南半球品尝着温馨的下午,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感受夏天的气息,畅游在大海的怀抱里,岂不快哉!

  • 标签: 新西兰 下午茶 地域文化 地理位置
  • 简介:在埃及上大学的时候,天马就争取到了中国奖学金委员会的奖学金,可以来北京学习。申请过程很顺利,填完表格、提交了所需文件,两三个月之后他就拿到了奖学金的确认函。在真正来中国之前,天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知识。“因为我很喜欢历史,还看了很多关于中国古老传统习俗的书。事实上,中国的风俗跟埃及的风俗很接近,埃及和中国在文化和传统上有很多相似点。”

  • 标签: 中国茶 埃及 传统习俗 奖学金 委员会
  • 简介:萱草是中国古代植物审美文化系统中颇具内涵的一类花卉形象,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出现,并进一步被赋予忘忧的核心主题。萱草在古代文学的书写中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形象,并成为建立其象征性的基础。随着文化思潮的发展以及文学内部艺术规律的要求,萱草在忘忧的主题之外逐渐形成代母、孝亲的新型象征,并盛极一时,出现了形式内容多样的文学创作现象。萱草被认为的宜男象征则在现实经验、创作演化以及女性形象的转变中逐渐远离了主流话语,但依然属于萱草象征意义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萱草 审美形象 象征意义
  • 简介:对万里路的茶叶贸易史、路变迁、路价值、开发现状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准确把握该领域一个时期以来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趋势,并对万里路的研究做出展望,探究其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万里茶里 茶叶贸易史 综述
  • 简介:1938年夏4月,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搬迁蒙自,结舍南湖之畔,群彦荟集,对开启地方人文,多所贡献。闻一多、朱自清及诸友生,有南湖诗社之建立。时以国土沦丧,中原洒血,陈寅恪先生感时恨别,因湖寄兴,有“风物长谊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犹明灭,楼上歌声杂醉醒。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关山几万重”之咏叹。诸同学亦痛感国难深重,以清醒的现实头脑,深入地方考察,形诸笔端,反映当时社会。如历史系同学朱延辉先生,上个旧,下矿洞,写出《矿工哀》是描述矿工生活血泪斑斑的史诗,朱先生还到建水采风,异龙湖泛舟,写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之《建水杂竹技词》等,无不再现当时社会生活情景。为昌明地方文化,特探幽发微,补遗救失,讼诸于众,让同学明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早有先驱。领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意义。

  • 标签: 朱先生 朱延辉 咏竹 血泪斑斑 感时 发微
  • 简介:文章通过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鸟诗的分析比较,指出这三位浪漫诗人各自的美学观点和写作特色,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三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 标签: 华兹华斯 雪莱 济慈 咏鸟诗 美学 浪漫主义
  • 简介:马来西亚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国家,也是食客的天堂。多元的人文民俗,丰富的艺术文化,典型的热带气候,再加上多种美食,令人备感舒适而惬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有一味历史久远且享誉东南亚的中式早茶——肉骨。说"肉骨",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种品名称,其实,此""非彼"",这是一道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美食。作为马来西亚特色美食的肉骨,最早是华人发明的。很早以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山上做苦工,由于食物不足,他们便打野猪果腹。吃的时候,他们把猪肉切成大块加上香料和中药煮,慢慢地就形成了今天的肉骨。肉骨是用猪的排骨肉、茶叶和中药材作主料,配以盐、酱油、胡椒、味精等,在锅里烧煮时,直到

  • 标签: 怀乡情结 情结肉骨茶 附带怀乡
  • 简介:《管锥编》解析《太平广记》鞭辟入里,从《平曾》"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下牵来只见鞍"一句归纳出诗"保护色"的写景状物技巧,描写人或物与所处环境颜色相同或相似难以分辨,"一色莫辨,融成一片"的情形。此技巧抓住吟咏主体的特征,将古典诗词的诗化韵味与禅机理趣相融合,使诗文富有理趣和意境美。钱锺书运用溯源明流的阐释方法,以充足的诗文例证表明此种技巧普遍存在于古典诗文中,理清了该创作技巧所具有的文学意蕴和情感内涵。

  • 标签: 《管锥编》 《太平广记》 诗咏保护色 一色莫辨
  • 简介:晋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自梁代之后被佛家神化,渐渐演绎出虎溪三笑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画家题、绘事的主要题材。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文化渊源,慧远"虎溪三笑"的传说和《三笑图》在高丽王朝时期流入朝鲜半岛。由于虎溪三笑传说所体现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与高丽后期的思想观念相契合,高丽文人以此作为素材创作了很多诗文。所以到了朝鲜王朝时期,随着政治斗争激烈、宦途险恶,士子文人往往借虎溪三笑典故或《三笑图》寄寓政治苦闷,抒发归隐山林之思,表现了朝鲜文人复杂的文化心态。

  • 标签: 虎溪三笑 《三笑图》 题咏 文化心态
  • 简介:,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从远古以充饥到'神农尝百,草而得',从'南方之嘉木'到'从来佳茗似佳人',历经悠悠数千载,可见由一片小小的树叶孕育出的文化精神。几干年来,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在日本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

  • 标签: 传统与现代 慢生活 简单与复杂 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