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我考入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时光。从入学开始,我就坚持担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一来,因为馆长是我的导师,讲解是我必备的业务技能;二来,我实在太喜欢馆里的这些宝贝了,它们不只是老古董,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意、灵感从不是闷头苦想就能得到的东西,很多同学总是绞尽脑汁忙着创新,却甚少回头看看我们祖先那些绝伦的智慧与审美。甘泉有时就在身边,不要因为不了解而弃之不饮,沉下心来,向传统学习吧。

  • 标签: 民族服饰 创新 灵感 古董 北京服装学院 硕士研究生
  • 简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兴盛的关键时期,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件雅俗共赏的事。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发展,茶逐渐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文化模式,茶与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而深广。文人不仅懂茶、爱茶,还以茶入诗,把茶的特性和文人的心态融入诗中。茶成为了寺庙和隐逸生活的重要内容,与竹、琴、鹤、蝉等意象有了密切关联。尤其是中唐以降,茶更成为了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文人的心理需求。

  • 标签: 唐代 茶诗 心理需求
  • 简介:中国民歌千姿百态,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也使得中国民歌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老歌新编已成为我国民族歌坛的新气象,作曲家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民歌的艺术性,使传统民歌有了新的活力,亦为歌曲创作打开了新思路。

  • 标签: 改编创作 曲式结构 调性转换
  • 简介:李光前期的诗歌多写时事,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质,但是质直浅露,筋脉怒张,缺乏一唱三叹之致。后期被贬南荒,"为己之学"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所描写的人情之美和南国风光扩大了宋诗的题材,而自然婉丽、托兴深长的诗歌风格也自立于当时诗坛风气之外,成就突出,值得重视。

  • 标签: 李光 诗歌 为己之学
  • 简介:20世纪以来,出于对传统文体规范的反对,国内出现了一种不同文体并置的著作。不同文体的著作名为“跨文体”,实际上总以一种文体为“主”,以其他文体为“次”。而不同文体并置的著作则将作品视为一种主体与主体的间性关系。文章以周作人的《谈龙集》、殷夫的《殷夫选集》、汤富华的《诗话诗说》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他们著作中由诗歌创作、翻译与诗学之间蕴含的思维、内容、文体形式生成的巨大张力关系。

  • 标签: 文体并置 张力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