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以辛醇-2为原料制备己酸,用己酸和乙醇合成己酸酯的方法,确定了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己酸酯的收率为57%左右.

  • 标签: 辛醇-2 己酸乙酯 合成 原料 配比 催化剂
  • 简介:对乙酸酯皂化反应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以往电导的测定方法给实验带来误差,而且使反应溶液混合更加均匀所用时间更短。通过对双管反应器装置进行改进,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器,从而使实验更简便、准确性更高,因此具有推广性。

  • 标签: 电导率 恒温 锥形皂化池 速率常数
  • 简介:乙酰乙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然而传统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制备方法,存在产品收率不高和制备钠砂的过程安全性差的缺点.改进制备方法,直接以醇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钠)代替钠砂作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改进蒸馏的方法.结果显示乙酰乙酸酯的收率可达到55-74%,均优于教材的实验结果.

  • 标签: 乙酰乙酸乙酯 醇钠 有机化学实验 Claisen酯缩合
  • 简介:在埃及上大学的时候,天马就争取到了中国奖学金委员会的奖学金,可以来北京学习。申请过程很顺利,填完表格、提交了所需文件,两三个月之后他就拿到了奖学金的确认函。在真正来中国之前,天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知识。“因为我很喜欢历史,还看了很多关于中国古老传统习俗的书。事实上,中国的风俗跟埃及的风俗很接近,埃及和中国在文化和传统上有很多相似点。”

  • 标签: 中国茶 埃及 传统习俗 奖学金 委员会
  • 简介:酯皂化反应由于反应液起始浓度难以相等,终了浓度难以准确测定而形成测量误差,导致难以精确计算反应速率常数。我们通过对溶液配制方法,双管电导池及搅拌方式的改进,克服了常规方法的不足,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电导法 乙酸乙酯 皂化 速率常数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改进佶梗皂甙类成分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为桔梗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糖脱色及薄层硅胶作柱层析介质,并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结合理化分析对桔梗皂甙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个单体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桔梗皂甙V和去芹桔梗皂甙D.结论:运用电喷雾质谱新技术,大大简化了皂甙类的结构鉴定过程.

  • 标签: 桔梗皂甙V 去芹糖桔梗甙D 鉴定 分离 电喷雾质谱技术 药物分析
  • 简介:手性氨基醇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对称合成反应中。以天然D-木为原料,分别经异丙叉保护羟基,盐酸作用下选择性脱除保护基,羟基对甲苯磺酰化及亲核取代等4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1,2-O-异丙叉基-5-脱氧-5-吗啉基-α-D-木,产率38%;1,2-O-异丙叉基-5-脱氧-5-哌啶基-α-D-木,产率36%。对目标化合物及反应中间体的结构均进行1HNMR表征。

  • 标签: 氨基醇 D-木糖 手性 合成
  • 简介:研究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5-二氨基酚(简称IZAPN)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5.0的HAc-NaAc介质中,试剂与铜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络合物的λmax为547nm,试剂的λmax为477nm,对比度△λ为70nm,络合比Cu2+:R为1:2,摩尔吸光系数为2.22×104L·mol-1·cm)-1,Cu2+在0~0.8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直接测定铸造镁合金和铝合金中微量的铜,结果满意.

  • 标签: 2-(2-咪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 分光光度法
  • 简介:为了探讨海藻与过氧乙酸对黄秋葵的保鲜效果,本文以未使用保鲜剂处理的黄秋葵为对照,研究了过氧乙酸、海藻、海藻结合过氧乙酸三类保鲜剂在室温(20℃左右)对黄秋葵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加入保鲜剂的处理组均能显著地(P〈0.05)延缓黄秋葵叶绿素、可溶性和商品率的降低,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延缓失重率增加,说明过氧乙酸和海藻能延缓黄秋葵采后成熟衰老的进程。0.05%~0.07%过氧乙酸溶液结合5%左右的海藻膜液处理组对黄秋葵的保鲜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在贮藏第12天相比,商品率增加了44%,叶绿素和可溶性含量分别是后者的7倍和2.8倍,呼吸高峰期延后6天,失重率降低了6.72%。

  • 标签: 黄秋葵 海藻糖 保鲜
  • 简介:在长期临床及实验室工作中发现,糖尿病伴有肾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糖与尿糖的结果不一致。一般血糖在10.64±0.56mmol/1以下时尿糖呈阴性,这是肾动脉硬化提高了肾阈的结果。因此利用肾动脉硬化时肾阈的这种改变可间接诊断肾动脉硬化症。

  • 标签: 肾糖阈 肾动脉硬化症 氧化酶法 间接诊断 生化试剂 葡萄糖试剂盒
  • 简介:将氰基乙酸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

  • 标签: 2-氰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 合成 方法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