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某种立场看教育,由立场所产生的价值预设往往会产生影响人的判断,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固化而成为脑海中的沉疴,导致教育的价值迷失。因此,跳出教育的固有立场,用“无立场”的思维来看教育,即打破藩篱,摆脱前设、走出桎梏和阈限,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形成“生命、生活和生成”的教育视角。

  • 标签: “无立场”哲学观 教育 生命 生活 生成
  • 简介:教育需要"目中有人"的使命担当北京十一学校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全走班形式,我们要学的也不是这样的表面形式,而是十一教育人"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的宗旨和目标都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并执著地把这样的理念落实在常态行动中的使命担当和实践精神。李希贵校长"我们希望回到教育的本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并走到他自己的教育路上"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回眸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走过的历程,每一个学校都不缺所谓先进的理念,也都在唱响着素质教育的旋律,但事实却是很多的学

  • 标签: 中国基础教育 教育路 实践精神 目中有人 育人目标 顶层设计
  • 简介: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存在“安全知识必然促使安全行为增加”的观念误区,人们对儿童也存在“说到就能做到”的假想,这道鸿沟的存在主要缘于成人和儿童视角的差异。破除这些问题必须洞悉并基于儿童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和学习上的本体特点:娇小的身体、脆弱的能力,旺盛的心力、固执的思维,支架地学、重复地习。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务求建立安全标准体系使安全教育有章可循,具体实施中千方百计确保儿童能懂会做,多方合作齐抓共管以筑牢儿童安全保护之网。

  • 标签: 学前儿童 安全教育 儿童视角
  • 简介:教师的教育实践逻辑受到惯习、意图、时间、场域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只有关注到教师实践逻辑的层面,才能在深入检讨中逐步克服遇到的困难.惯习是教师在历史文化浸染中接受的教育观念,意图代表着教师自觉的教育价值追求,时间制约着教师的教育现念和教育行为,与作为教师实践空间限制的场域,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

  • 标签: 新课程改革 教师 实践逻辑
  • 简介: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学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学者的立场

  • 标签: 教育学研究 教育学者 教育生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实践 教育知识
  • 简介:关于教育惩罚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为什么、教育惩罚向何处去等核心命题仍待进一步厘清,因此需要进一步澄清教育惩罚的概念、追问教育惩罚的目的、重构教育惩罚的可能性空间。教育惩罚的教育意义不容否定,但需要厘清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行为合于规范,而在于为儿童走向幸福生活引领道路。教育惩罚的发展空间应是无限广阔的,具有丰富而灵活的多样化可能。

  • 标签: 教育惩罚 教育惩戒 体罚 可能生活 无立场分析
  • 简介: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高等教育市场更加开放与融合的大发展时期,应该积极改善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完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增强对外交流的软实力;积极参与无边界高等教育,缩小区域与校际间差距;借鉴与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贸易服务机制。

  • 标签: 高等教育 对外交流与合作 政策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