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情况,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都正在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要借鉴世界艺术设计专业中优秀的教育观念和系统的基础体系,深入理解作为核心的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在理念。更要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更适合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 标签: 艺术设计 基础体系 创新性
  • 作者: 周纯江,陈长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本文从教育自身的属性、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高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高职创新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高职创新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创新竞赛和项目训练为载体,教学与竞赛训练相结合的高职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具有天然联系,而这种联系内在地体现为创新创业对象范畴、价值指向和实现途径的适切。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要解决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和师资能力欠缺等问题以推动高职院校适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搭建运行平台、开发一体课程、打造导师队伍、建好实践场所、创设实践项目、探索培养体系、完善保障制度、营造文化氛围等策略来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适切

  • 标签: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适切性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教育资源创新推广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教育资源创新推广策略的提出起到更好的借鉴与导向作用。

  • 标签: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整合 自主探究能力
  • 简介: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泱泱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迄今为止竟无人与诺贝尔奖有缘,是国人愚昧吗?但美籍华人已有多人获此殊荣!华人是聪明的,但聪明的华人却在他们伟大的母亲的怀抱中沉睡一代又一代,国家科技发展一等奖连续三届的空缺便是最好的明证!中国的科技界震惊了,中国的教育界在反思:中国的教育非改革不可了。陈旧的应试教育模式

  • 标签: 学生 主观能动性 创新能力 中学 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 简介: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创新能力,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培养创新能力。在对机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杆纽的相关理论、机构的变异方法、结构综合及组合创新等方面,介绍了机构创新设计的思路。这些方法能启示人们实现机构的多样化设计及创新设计。

  • 标签: 创新设计 杆组理论 变异方法 组合机构
  • 简介:〔摘要〕做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目标,小学计算机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进行阐述,之后对如何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 标签: 〔〕小学计算机创新能力重要性
  • 简介:〔摘要〕数学运用最基本的知识理论与进行实践化的指导,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做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自我的内化与印象的加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提倡自我的思考和运用,加强实践的操作。这就要求教师抛弃满堂灌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倡自我思考,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

  • 标签: 〔〕数学创新思考引导
  • 作者: 刘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10-20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针对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多,闲暇活动引导欠缺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创新闲暇教育方式,创造更多闲暇活动条件,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闲暇价值观念。本文以交谊舞为载体,论证了高校开展闲暇教育的必要性,交谊舞作为高校闲暇教育活动方式之一的可行性。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多年开展交谊舞活动的经验,给出高校开展交谊舞闲暇活动的有效组织途径。
  • 作者: 赵艳,李文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2-12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
  • 机构:摘要:跆拳道创新性准备活动是为了在平常训练中准备活动的运用能充分、合理地为技术和体前训练做好准备。本研究设计两种准备活动,对天津体院民族传统体育系2002级和2003级的十名男生和十名女生进行两次准备活动前后反应时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两次准备活动的反应时变化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文认为,编制的这套准备活动在内容的组合和选择性上较合理。
  • 简介:  新年伊始,教育创新呼声日炽.一方面人类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加速增长的"井喷"势态.另一方面,犹如树木争夺阳光和空间,人类对生存境遇和发展优势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压力和挑战,迫使人们研究致胜之道;适应和超越,导引人们共同聚焦创新.……

  • 标签: 标举创新
  • 简介:

  • 标签: